在北京的“秘境”——安第斯文明展上,当身着汉服的中国女孩被来自古老而神秘的印加帝国结绳记事“吉氆”所吸引;在三星堆遗址公布新的重要收获,当拉美学者感叹古蜀与玛雅先民仰望的是同一片天空时,文明的魅力已经跨越时空,跨过地域,超越种族,直扣人心。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被称为“20 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美誉。1986 年,三星堆出土的千余件珍贵文物,向世界展示了3000 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创造的辉煌文化;时隔35 年2021 年,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出土的文物又为神秘的古蜀文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看着高鼻深目的纵目面具、纯金制作的权杖和面罩、造型奇特的青铜神树等这些中国考古史上从未发现的器物,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再次想到了万里之外的美洲大陆上的玛雅文明。事实上关于三星堆文明与玛雅文明相似性的种种猜想与推测,在1986 年以来就不绝于耳。同样,在玛雅文明的考古中,不仅发现了大量与中华文明相似的元素,甚至出现了“中国龙”。
其实,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群居的社会性可能就决定了人们习惯于去寻找认同。这样的认同更不局限于玛雅与三星堆。同属中美洲地区,被称为“玛雅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则与中华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还有历史学者提出,二者有共同的祖先,是部分殷商人东渡而形成了拉文塔族。
更有甚者,人们根据这些神奇的古文明提出了“北纬30 度线”的概念。这条纬线串起的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宝石 ——“四大古国”文明,以及像珍珠一样点缀其上的“亚特兰蒂斯”等人类失落的文明。
今天,关于古文明之间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猜想,人们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技术鉴定,去证明这些猜想的是与否。然而,文明的另一大魅力就在于,它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留下了对文明、文化和美的追求与探索。
当今天身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彼此欣赏对方的文明之美时,当他们试图去探讨各自文明的相似与不同时,文明的交流与碰撞已经开始。能以古人的文明,促今人的交融,这何尝不是更加体现了历史文化留给后人的价值。
马尼拉大帆船,永不消失!
虽山海殊隔,而音信时通。16世纪中叶,被称为“中国之船”的马尼拉大帆船首次穿越太平洋,开启了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及人文交往的历史。这一通道不仅架起了中拉贸易往来的桥梁,而且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渠道。[详细]
安第斯文明“秘境”遇见中国
近日,“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展览亮相北京首都博物馆,吸引不少观众前去参观,掀起了一股探索太平洋彼岸神秘文明的热潮。在此背景下,秘鲁驻华使馆一等秘书伊格纳西奥·巴尔加斯(Ignacio Vargas)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很高兴中国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国度的民众能够了解秘鲁的悠久文明,“这是两国民众之间相互了解和进一步合作的基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