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岩壁铭文,是甲骨文?
发布时间: 1630118721000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630118721000

 

2019年10月22日,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图为甲骨碎片放大模型及译文注释吸引观众。中新社

一名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化学家、业余的铭文研究者鲁斯坎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加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岩壁上发现了84处殷商甲骨文或中国象形文字遗迹。

美国业余铭文研究者: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后裔

北京《光明日报》报道,鲁斯坎普认为,这些美洲印第安人遗留的甲骨文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了2800年。因此,他称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后裔。虽然不少业界人士批驳称,鲁斯坎普的发现缺乏考古依据作为支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有趣的发现或将改写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

鲁斯坎普是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市的岩壁画国家纪念碑首次发现岩壁甲骨文遗迹的,这座国家历史遗迹国家纪念碑始建于1990年,它集中了大量上古时代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岩石雕刻遗迹,大约有24000幅大大小小的岩石雕刻,以人类、动物、标识符号等图案为主,也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图案。这些图案除了上古印第安人的手迹外,还有少部分是早期欧洲移民的遗留。

鲁斯坎普称在阿尔布开克市发现的岩壁画是中国商代末期使用的甲骨文,而这些甲骨文记载了进行宗教仪式的祭祀品,他推断这些祭祀品是献祭给殷商第三代王,音译为“大家”的。但是,据中国史料记载,商朝第三代王是商哀王外丙,姓子名胜,与“大家”相去甚远。

鲁斯坎普还称,新墨西哥州部分岩壁画已被证实是殷商甲骨文,不仅文字是甲骨文,其书写方式也效仿了中国古代从右向左的的书写习惯。包括壁画上展现的祭祀品“狗”也是符合商周时期祭祀风格。

新墨西哥州的发现只是其一,鲁斯坎普还称,在亚利桑那州化石森林国家公园发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象形文字“象”,这表明亚洲探险者在那时已经散布美国了。

同时,他在内华达州的拉夫林峡谷也发现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中国象形文字,此外,他还在加州一个小湖岸边发现了中国象形文字“五”和“船”。鲁斯坎普表示,他的多数发现已经被专家证实为中国上古时期的象形文字。他还强调说,这些被发现的中国象形文字不是赝品,因为从文字风格看与中国上古时代的手迹类似。

这一发现证实了中国人早在2500年前就与当地印第安人展开了良性互动。

克洛维斯时期遗骸,与亚洲古人中DNA更相似

当然,鲁斯坎普并不是“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论点的第一人,美国前海军上尉盖文·孟席斯曾称,早在1421年,即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70年,中国船队已经驶抵北美洲。鲁斯坎普的理论被一些研究者所接纳并发展,比如美国史密森学会的丹尼斯·斯坦福博士就认为,在冰河世纪,一批亚洲人迁徙到北美。

2014年,美国“历史频道”网站曾报道,美洲克洛维斯文化时期的婴儿遗骸的DNA与亚洲古人种DNA更类似。

报道说,1968年,美国考古学家们在西蒙大拿州发现了冰河时期克洛维斯文化的一具幼婴骨骸,经过DAN鉴别,证实了克洛维斯人是现今北美印第安人的直系祖先,也与中美洲和南美洲原住民有亲缘关系。

随后国际研究队伍把克洛维斯人DNA与全球主要古人种基因进行对比,包括在西伯利亚发现的距今24000年的人骸骨、在西班牙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人骸骨和格陵兰岛发现的距今4000年的人骸骨。

研究结果表明,克洛维斯人的DNA更接近西伯利亚发现的古人种基因。这一新发现再次表明,在距今15000年前的冰河时代,可能有一批亚洲人从西伯利亚穿越白令海陆桥抵达北美洲。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或与欧洲有关系。

《中国科学报》报道,2013年,一名在2.4万年前死去的西伯利亚男孩的完整核基因组带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这是迄今为止现代人中最古老的完整基因组。他的DNA显示其与当今的土著美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有着紧密联系。然而,他显然不是东亚人的后代,而可能是欧洲人或西亚人的后代。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古DNA专家EskeWillerslev称,这一发现意味着,现在1/3的土著美洲人的祖先可以追溯至欧亚大陆西部,而另外2/3来自东亚。

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考古学家在一个名叫Mal’ta的村庄附近发现了该男孩和其他古器物,该团队设想了相对简单的画面:

2.4万年前,土著美洲人的祖先和现在东亚人的祖先是不同种群。Mal’ta男孩代表土著美洲人的祖先迁至西伯利亚。在他死后一段时间里,该种群和东亚人混合,新的混合种群遍布美洲。

(编辑:言言)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