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图为奥尔梅克石制面具。中新社资料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墨西哥东南海湾的拉文塔,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型陵形土墩(也称金字塔)、宗教庙宇,以及大量的石雕、玉雕和玉圭。考古学家了解到,当地印第安人相传古代这里曾生活着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林区人”),因此借用来称呼这一早期文明。随后,墨西哥中南部不断发现类似文物,证实奥尔梅克文化影响范围之广。
奥尔梅克,美洲文明的“老祖母”
河南《大河报》报道,自奥尔梅克文化发现后,“玛雅中心论”与“奥尔梅克母源文化论”即起争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激烈争锋。
最终碳-14测试做出了裁决:奥尔梅克文化活跃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间,比玛雅文化早了1000年,其中美洲文明“老祖母”的身份,遂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学者们认为,奥尔梅克的金字塔神庙、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橡胶球死亡游戏、玉米种植、玉石装饰等等,被后来众多中美洲的印第安文化所继承,成为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和基本主题。
但奥尔梅克的谜团并没有全部揭开。这是一种骤然而起的文明,没有发现任何从起源到形成的过程,仿佛瞬间便一应俱全了。如美国学者Coe所说,奥尔梅克的心理体系、艺术风格,以及建筑成就等都证明,这种文化“以十分成熟的形态突然地出现了”;另一位美国学者Tolstor也认为,“似乎这一文化的全盛期即出现在其起始阶段”。
因此,奥尔梅克文化的起源,成为争论的话题。主流的观点,认为这种文明是在美洲独立发展而来,但因找不到发展链条,持这种观点的人,无法解释奥尔梅克缘何骤然达到极盛;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奥尔梅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发音、文字、崇拜之物,奥尔梅克与殷商有何关系?
北京《光明日报》报道,在探讨奥尔梅克到底源自哪里时,一些研究者从出土的奥尔梅克文物上,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子:奥尔梅克人尚玉,他们制作的玉器、玉人、玉面具十分精美;他们崇拜美洲虎,其美洲虎形象与中国商周青铜器和良渚玉器上的饕餮形象颇为相似;他们崇拜羽蛇神——能飞的大蛇,是雨神、水神;他们相信月亮上有一个兔子,这种观念在中美洲延续到今天,歌曲“RabbitintheMoon”(《月中之兔》)就是从中美洲唱响……
资料显示,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他指出,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可能发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
南京大学教授范毓周认为,殷人到达美洲,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经由白令海峡,一是走海路。相比而言,走海路是更合理的解释,但目前没有证据,不能做出确切的结论,将来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
美国学者迈克尔·寇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其间,有媒体报道,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华人教授许辉撰写了《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一书,他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源于中国的殷商文明,因此,他在奥尔梅克文明的遗迹中共寻找到200多个玉圭,带着其中的146个字模,先后两次前往中国请教中国古文字专家,鉴定结果是这些文字属于先秦古文字。
还有媒体报道,一位名为亨丽埃特·墨茨的美国女士用自己的双脚考证了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东山经》的奇妙之处:她根据《东山经》的描述按图索骥,于是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的北美开始丈量勘测,经过几次失败,她一英里一英里地按照《东山经》上记录的山系走向,河流源头和流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结果查验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墨茨的勘测为北美印第安文明与中国文明间的紧密联系提供了佐证。
另外,还有一些媒体报道称,在印第安人的语言中,很多发音都和中国话类似,比如印第安人你、我、他的发音与中国古语“宁”“内”“伊”非常相近。还有一些当地印第安人自称来自中国,而且是“殷人”。他们称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同时,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证明了美洲大陆曾经有过中国物品,这些出土物品中发现了类似甲骨文、金文的字符。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中国历史学家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
(编辑: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