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古月氏遗存。中新网资料图
【南美侨报特约记者者孙卢、楚榆报道】早在2000年,中国即开启“中华文明探源”项目。201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签订了共同开展玛雅文明重要城邦科潘遗址考古研究的协议。中国考古学者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心开展的首次田野工作正式启动,迈出了中国考古“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中国考古“走向世界”
在洪都拉斯考古期间,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合作的洪都拉斯考古学家叫荷西·拉莫斯,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师从著名玛雅图像学学者卡尔·陶布。发掘过程中双方经常发生争论,对于建筑结构,对于工作方式等等。“我们每天都要争论,但争论增进了友谊,也各自学到了彼此的优点。因为我们都是为了更科学地还原这座被废弃的贵族居址的古代生活。”李新伟表示。
李新伟认为,中国强调和谐发展的“新世界文明观”与西方势力极力推崇的、强调“文明的冲突”的文明观截然不同,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理论基石。推广和宣传这一“新世界文明观”,需要对世界各主要文明开展深入研究。“因为缺少第一手资料,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严重落后于西方。在各文明中心的重要遗址开展中国学者主导的考古工作,是提升中国对世界文明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他表示。
2020年是考古所科潘遗址考古项目第一个周期的收官之年。2022年,中国考古队计划开启第二期科潘遗址考古项目,李新伟和团队一方面在进行资料整理和研究,准备出版中文和西班牙文的研究报告;另一方面,已经初步选定了另一处重要居址进行发掘,那里被认为是科潘第八王的居址,预期会有更重要的发现。“所以,科潘的工作我们会继续开展下去。中国考古‘走向世界’的路也刚刚开始。”李新伟说。
考古打开世界文明间的相互交流
从科潘遗址考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外考古研究室博士李默然就被网民们亲切地称为“最帅考古小哥哥”。从事考古工作以来,李默然去到中国的三星堆、良渚、石家河,危地马拉的帝卡尔等遗址并都进行过考察。“我们去帝卡尔,登上最高的金字塔,整个遗址尽收眼底,不过除了较高的建筑外,其余都被热带雨林覆盖,遗址像是从森林中长出来一样。”关于考古,他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但李默然也表示,考古工作很辛苦,往往考古工作者的付出和回报是不对等的,但考古中的发现和做科研的快乐,一直是考古人的内心信念。“不夸张地说,考古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成就最多的人文学科之一。但由于基建考古任务过于繁重,人员紧张,中国考古学没有精力把自己的成果向国际展示,也少有涉外的考古工作。但近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中国考古学走出去一方面有利于国际上了解中国考古学,以至理解中国文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进行深入研究,相互交流。”
李默然表示,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润物细无声的,但往往也是最牢固的,是其他交流顺利开展的基础。“中拉间的考古交流合作,必然也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只是这需要时间,并且要持续地努力下去。”
(编辑: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