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扰乱航运, 中欧班列需求升温
发布时间: 2024-02-01 06:59:52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点击:79 浏览次数:79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4-02-01 06:59:52

X8155次班列整装待发。中新社

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发动袭击以来,据报已有至少2300艘船只被迫绕道,导致通过红海的货运量急剧下降,海运运费不断飙升,对中国供应链和贸易造成巨大挑战。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国际货运预订和支付平台“Freightos”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底以来,从中国到地中海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已增加四倍多,上海至北欧的集装箱运价上涨逾300%。高成本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之外,中欧班列的仓位据报1月已提前订满,意味着更多货主选择改走铁路,作为替代运输方案。

中新环通(重庆)多式联运公司总经理王火泉透露,红海危机爆发后,对中欧班列的货运需求已上涨100%。从重庆输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运费增加约20%,介于4000至5000美元,但仍比目前海运运费便宜约三成。海运失去价格优势是推动中欧班列近期走俏的主因;中欧班列从重庆发车至欧洲仅需15至20天,比红海航运还快7至10天。

专做中欧班列运输业务的玖洲国际物流公司创始人李迎飞表示,目前中欧班列的整体运力中约三成用于发货至欧洲,比红海危机前上升18个百分点。尽管通过铁路发往欧洲的货量已翻了一倍多,“现在还不至于一仓难求”。重庆物流业者唐渊说,中欧班列1月出现的货运小高峰,是红海危机叠加中国厂家赶在过年前交货所致。受访业者都指出,中国目前已出现空集装箱紧缺。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表示,红海危机长期化无疑将大幅冲击全球供应链,导致贸易成本和风险上升,但也进一步证明中欧班列的不可替代性。尽管铁路无法取代海运,但仍能快速运送战略物资和中高价值商品,一定程度保障贸易安全性。他预期,中国对外出口可能逐步趋向高价值化,对中欧班列的铁路运力需求也会因此增加。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义新欧业务发展总监陈凯峰表示,前段时间欧洲的客户还在放假,有些还没有反映在货运上。目前,1月份的货运铁路舱位已经全部订满了,“相当于元旦节前都收好货了”,就等着装舱。而在往常,客户一般会提前2周订舱。与此同时,1月的运价已环比上涨了10%至20%,并跟着市场一步步上涨。

根据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报告,市场认为,红海局势造成的影响短期内降温并不现实,叠加交易所风控措施逐步实行,近月合约升幅有所减缓,同时成交量下降,远月升幅较近月大。后续需关注红海冲突根本因素能否有所变化,以及未来长期供强需弱格局逻辑的回归。

责任编辑: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