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晓兆7月8日报道】自1997年起,7月9日被正式定为圣保罗州的法定节日,但许多人至今仍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事实上,这一天纪念的是巴西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1932年宪政革命(Revolução Constitucionalista de1932)。
据《G1》报道,这场革命的背景是反对独裁、争取宪法。1930年,盖图里奥・瓦加斯(Getúlio Vargas)通过政变上台,推翻总统华盛顿・路易斯(Washington Luís),阻止了合法继任者就职。他执政后削弱各州自治权,派遣“干预者”控制各州。
圣保罗州对此表示不满,联合地方经济与政治势力,于1932年7月9日发起武装起义,要求恢复宪法秩序与选举制度。这场运动成为20世纪巴西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之一。
起义的导火索是1932年5月23日:四名圣保罗青年在市中心的反政府示威中被联邦军队枪杀。这四人后来被简称为MMDC(Martins、Miragaia、Dráusio和Camargo),成为革命烈士的象征。
冲突与牺牲
宪政军与联邦政府军的冲突持续至10月2日,圣保罗州最终宣布投降。冲突共造成934人死亡,其中634人是宪政军成员。除马托格罗索州外,巴西各地均支持联邦政府。
尽管军事上失败,圣保罗州却达成了其核心政治目标。
战败后的胜利:革命的历史意义
尽管起义失败,但其成果显著。记者兼历史学者路易斯-利玛指出:“短期内,圣保罗争取的所有诉求都得到了实现。”瓦加斯政府最终召开制宪会议,重开国会并举行大选。
革命的长期影响包括:强化民主与宪政意识;推动民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和监督;塑造现代公民权与政治责任的理念。
历史学者保罗强调,“这是一个州为一部宪法而起义”的历史时刻,即便失败,也促成了宪法的制定。
长期以来,这场革命在全国史学界被边缘化。一方面因瓦加斯政权持续13年,压制了对事件的讨论;另一方面,一些错误观念广为流传:革命被贴上“分裂主义、反国家”的标签;圣保罗被认为“看不起其他地区”;运动被简化为“咖啡与工业精英为恢复特权而战”。
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这些偏见开始被史学界纠正。
革命的地标与物质遗产
尽管曾被忽视,1932年革命在圣保罗州留下了大量城市纪念符号与文化遗产:
圣保罗市的主要纪念物包括:
此外,吉列尔梅・德・阿尔梅达故居(帕卡恩布区,Pacaembu)至今保留着革命时期的私人物品,包括其使用过的武器与头盔。
革命如何发动?
1932年5月23日四名学生遇害后,全城震怒。次日(5月24日),民众在爱国者广场(Praça do Patriarca)发起大规模集会,散发传单呼吁抗争:“面对昨日事件,没有一个保利斯塔(圣保罗人)可以沉默。为自由的圣保罗而战!”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也通过传单回应,作者是时任第二军区临时司令阿维拉・林斯(Ávila Lins):“我们不容许任何人妨碍革命政府对圣保罗州的治理秩序与爱国努力。”
最终在7月9日,位于圣保罗的爱丽舍宫(Palácio dos Campos Elíseos)成为起义核心,佩德罗・德・托莱多正式宣布加入宪政军,标志着冲突全面爆发。
为何要纪念?
正如革命战士后代黑卡尔多所言:“这场革命说明,就算失败了,只要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人民依然可以团结一致、英勇无畏。”
尽管这场革命未被列入全国教材,但其对巴西民主制度建设的影响不可磨灭。1932年7月9日,值得被铭记——它不仅是圣保罗的记忆,更是整个巴西的良知。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