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型连锁健身中心舒适堡近日宣布“暂时全线停业”,引发香港社会对于健身行业的反思。
香港《星岛日报》12日报道,香港海关和警方成立跨部门专责调查小组跟进案件,经调查后海关先后于10日和11日拘捕两名涉案的男女董事,据悉他们为创办人陆毅强及其妻子何玉华。海关表示,已接获900宗举报,涉及预缴健身及美容费用约3900万港元;警方则透露已接获20宗相关举报,将循刑事方向调查有关人士。
香港海关版权及商标调查科不良营商手法调查课监督方冠亭表示,有关商户在宣布结业前一天(9月5日),仍然销售健身及美容服务,接受消费者预缴式付款,令已购买预缴健身及美容服务的顾客无法使用有关服务,亦未获安排退款,涉嫌违反商品说明条例当中不当接受付款的罪行。
香港《文汇报》报道,由于舒适堡一直以超长年期合约进行销售,不少客户均签约10年甚至“永久会员”,现时突然停业影响人数众多。
前会员Captain R亦是苦主之一,他表示,自己在舒适堡用了足足两万港元买了10年的套餐,以及1万多港元的其他课程,结果用了不到一年,就遇上突如其来的全面停业。他直言,舒适堡老板的做法极不负责任。Captain R表示,公司结业也需要按流程走,不可以完全不通知消费者和会员,突然“跑路”。
根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业界直言,现在不再流行“硬销套票”,传统健身中心签署长期合约的模式,渐渐为新一代健身人士所抗拒。
消费者一次性支付大金额购买会籍和服务套餐,再次暴露出预缴式消费的风险,有关部门应认真考虑加强堵塞预缴式消费的规管漏洞,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报道同时提到,舒适堡停业并不等于健身中心已成黄昏产业。事实上,香港人疫情后更注重健康和运动,只不过倾向于光顾中小型健身中心。这类健身中心往往24小时开放,迎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提供自助式服务,不会有教练或员工强行推销,数量从2018年的9家飙升至去年的214家,“业者只要与时俱进,敢于求变,可在逆境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