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研究优化市场准入,为港资掘金中国庞大内需市场带来新机遇。香港《大公报》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25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行动计划”研究优化市场准入,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促进要素资源畅通流动。同时,探索推进大湾区内允许港资、澳资企业就所涉争议选择港澳为仲裁地。
提升“引进来”吸引力 建产业链创新链
综合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报道,“行动计划”明确,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将有关开放措施纳入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实施。同时,推动大湾区内地九市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清理取消港澳企业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等平台,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推进大湾区内允许港资、澳资企业就所涉争议选择港澳为仲裁地。
为提升“引进来”吸引力,“行动计划”明确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吸引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大湾区。
“行动计划带来新机遇。港澳资本可更放心地投资内地,参与到湾区建设和产业体系当中,构建产业链和创新链。”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谢宝剑认为,“行动计划”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落户湾区,增强大湾区经济活力。
落户横琴的澳资科企芯耀辉负责人表示,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不仅拓宽港澳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增强港澳资本北上投资的吸引力。横琴科创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累计孵化企业(项目)961家,澳企(项目)突破400家。
南沙目前积极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在CEPA框架下研究推出进一步开放措施,使港澳专业人士与企业在内地更多领域从业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
市场环境高效统一 畅通生产要素
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是“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之一。广州南沙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望在大湾区进行覆製推广。广州市大湾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沙推进香港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强化“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政策创新,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同时,广州向港澳有序开放在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广州超算中心打通全国首个将超级算力直达香港的网络专线,已服务港澳地区用户近300家。此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软联通”深入推进,广州率先实施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出台57项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在内地城市中率先制定支持港澳机构独立办展工作指引;全面推行采用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表示,“行动计划”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让企业更简单便利地实现发展壮大,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顺畅流动,港澳及国际人才在湾区得到更广阔发展空间。
港澳商界和学者不约而同表示,大湾区越来越开放,让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顺畅流动,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落户湾区,增强大湾区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