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圭亚那新德梅拉拉河大桥顺利合龙。这座全长约2900米的大桥,是圭亚那迄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加勒比地区地标性建筑,打通大西洋与圭亚那内陆的交通要道。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这座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中圭连心桥青年突击队成为工地上的主力军。他们以专业与拼搏,在异国他乡诠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要去哪里。”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加勒比公司桥梁工程师武帅的回答干脆利落。毕业于中国土木院校仅一年的他,如今已成为架桥机主管。过去,他在课堂上推演复杂的力学公式;如今,他能凭经验判断电机运转声的细微变化,能在突如其来的海风中迅速下达指令,能在梁体轻微晃动时找到稳定的平衡点。
在新德梅拉拉河大桥建设中,中国铁建国际集团青年突击队被称为项目的“尖刀班”,专攻技术难题。他们平均年龄不足30岁,技术专才却涵盖施工、焊接、测量等多个领域。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谁的方案更优、谁的干劲更足。
大桥合龙是一场对精度与耐力的双重考验。合龙段施工要求毫米级精度,且必须在凌晨低温稳定时段完成,以避免温差引发变形。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加勒比公司桥梁工程师李沛带领团队连续7天监测梁体温度,建立预测模型。“决战”之夜,他们在探照灯下严阵以待。当温度降至预定值时,青年们迅速完成操作,实现毫米级精准锁定,随后完成混凝土浇筑和72小时不间断养护。
当数据最终显示各项指标优于设计标准,队员们用红肿的双眼和汗湿的工服换来了一声胜利的欢呼。“这场时间与精度的赛跑由我们上演。”李沛的自豪写在脸上。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每一次极限挑战,都是用青春奋斗定格的历史瞬间。
如果说合龙是大桥建设的“心脏手术”,那么主塔施工则是意志与责任的考验。在112米高空的主塔锚固区,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加勒比公司桥梁工程师王一鸣带队迎战暴雨。施工窗口期不足6小时,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混凝土浇筑与防护,工程将面临质量和工期风险。
暴雨中,队员们在灯光和雨雾交织的环境里一次次复核点位,汗水与雨水模糊了视线,却没有模糊他们的专注。数小时后,最后一车混凝土顺利入模,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数据稳定达标。
新德梅拉拉河大桥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更是一座友谊之桥。它连接两岸,也连接中圭两国人民的心。中圭连心桥青年突击队的奋斗故事,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青年群体奋发有为的缩影。他们跨越山海,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工程实力,将青春理想融入跨国合作,把奋斗的坐标定格在加勒比海岸。
中国一带一路网介绍,该项目位于首都乔治敦德梅拉拉河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双向4车道+双非机动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该项目是圭亚那政府通过自然资源基金投资的重点工程,2022年公共项目投资同比增幅达147.2%。中国铁建与圭亚那公共工程部于2022年5月25日在乔治敦签署施工合同,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进入圭亚那基建市场。新建桥梁选址于既有德梅拉拉河大桥以南600米处,旨在解决老桥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