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圣加旺Ⅲ水电站。武汉《长江日报》
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建设的首个水电站——圣加旺Ⅲ水电站近日正式投产。随着2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这座秘鲁第六大水电站投产发电,标志着中秘产能合作取得重要突破。
武汉《长江日报》9日报道,圣加旺Ⅲ水电站是位于秘鲁东南部普诺大区卡拉巴亚省圣加旺河的第三级水电站,到首都利马直线距离约74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为2774平方公里。项目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国际、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及中拉产能合作基金联合投资建设。秘鲁目前全国人口超3300万,全国分为24个大区和1个直属区,其中普诺大区人口约124万。圣加旺Ⅲ水电站的投产,将缓解秘鲁南部超百万人的用电压力。
参与建设的负责人介绍,电站采用低坝长引水集中水头发电,总装机容量20.93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2.5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8万吨。
为维护当地生态平衡,水电站开始施工之前,对空气、水、噪声以及动植物进行监测,记录存档了334种动物和105种植物。为了保护当地动物,施工人员对仍停留在森林中的动物如红头鹦鹉进行救助,送到附近的动物救援中心。
该项目环境补偿或重新种植植被超过9000平方米。珍贵物种,包括50多种兰花等,被转移到其他自然栖息地。同时,为了避免架设电线杆过程中砍伐森林,施工人员优化电线杆的运输方法,从机械手动运输转变为直升机运输,从而避免了对20000平方米森林的砍伐。
在施工过程中,中秘双方各自吸取对方丰富的工作经验,创造性地采用两项新技术,不仅缩短工期、提高了效率,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一是在南美地区首次应用气垫式调压室技术,二是将传统的钻爆法隧洞开挖改为采用TBM(全断面掘进机)技术施工。TBM在引水隧洞一端使用,避免了表土开挖造成的环境破坏,其平均速度为常规地下设备的三倍。
此外,水电站建设期间,项目团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当地社区建设多功能活动室、社区学校运动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桥梁道路修护等41个公益项目,每年可为当地直接或间接提供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促进与周边社区的融合发展。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秘鲁政府此前向国会提交法案,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至2035年12月,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类投资项目可享受该优惠。近年来,秘鲁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优惠举措,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秘鲁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较大开发潜力。以太阳能为例,秘鲁靠近赤道,南部地区年直接辐射量达到3000千瓦时/平方米。秘鲁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