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运用“中国技术”在巴西培育“好种子”
发布时间: 1746249429621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6249429621

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种子好不好,影响粮食产量的高低。南美国家巴西是农业强国,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农业技术合作。位于巴西东南部的一个育种基地,主要培育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来自中国的“90后”技术专家王黎锦在这个基地育种四年多,介绍起自己的研发成果。

大陆央视新闻报道,王黎锦说:“这是我们最新一代的自交系,就是未来的杂交种的父母本,相当于它们的‘爸妈’。这一片地有1700多个‘爸妈’,最后我们要从里面选出10%,也就是170个‘爸妈’。”

王黎锦口中的“爸妈”和“宝宝”就是中国公司在巴西研发的新型玉米品种家族。每天,黎锦都要和巴西育种专家一起,在地里认真观察玉米的长势,记录并打分,选出“颜值更高的宝宝”。

王黎锦介绍:“打分体系是从1到9,7到9就是非常好了。没有一棵玉米是完美的。”

为了寻找那一颗接近“完美”的种子,2021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毕业后,王黎锦只身来到巴西,加入这家中企育种科研团队。

王黎锦表示,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爸爸带她去割稻谷,那个时候她就想一定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致富之路。到巴西后,王黎锦一头扎进南美最大的分子实验室,利用学到的基因检测技术和从中国引进的生物技术,分析地里收集到的样本,借助大数据模型提前预测玉米植株的生长和收获情况,原本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种子迭代选育提前到三年内完成。

中国自主研发的基因分型技术平台,自动化程度很高,一周之内完成的样本检测量相当于传统设备2到3个月的工作量,能最快速度选出基因纯度高于98%的“好种子”。

巴西技术人员兰德说:“有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平台助力,可以大幅减少生产开支。另外,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也大大减少我们的劳动量。”

中企巴方研发总监里那尔斯说:“中巴双方自2018年开始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毫无疑问,日益紧密的合作给双方都带来很大益处。研发高产和抗病抗旱性更强的种子,我们的自主性越来越强,将助力两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团队的努力下,这个分子辅助育种体系每年都能选出5到10个符合巴西种植户需求的玉米新品种。

北京中国网报道,中国和巴西的农业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自2014年起,中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2014年,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已攀升至199.6亿美元。尽管在2015年、2016年及2019年经历了轻度回落,但其余年份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尤其是自2021年以来,增速更为显著。截至2023年,中巴农产品贸易总额已高达563.5亿美元,其中,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558.3亿美元,占据了巴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7.22%。至此,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巴西农产品出口市场的首位。

责任编辑:言言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