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特约记者陈妤汎里约热内卢报道】8月27日,第四届中国—巴西电影节在里约热内卢博塔福戈美术影院(Cinesystem Belas Artes Botafogo)举办,向公众免费展映来自中国和巴西的各六支影片。本次电影节由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巴西康桥博智文化传媒公司、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并得到巴西多所高校传媒学院的支持,由巴西纪录片导演兼制片人埃利奥·皮唐加担任策划。
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代总领事王海涛、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以及巴西康桥博智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陈翔广、巴西埃斯塔西奥·德萨大学电影与音乐课程指导人吉赛莱、里约联邦大学传媒学院代表阿毛里·费尔南德斯出席颁奖仪式,为来自中巴的12部影片颁发“蓝鹦鹉”奖并发表致辞。此外,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代表、中巴电影界、商界和学界代表等一百多位嘉宾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在开幕致辞中,陈翔广表示,数十年来中巴贸易伙伴关系始终稳固,如今双方应当在文化领域,特别是视听产业方面,开辟新的合作空间,以促进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他强调,巴西康桥博智文化传媒公司的目标是推动电影传播,而自2019年创办以来,中国—巴西电影节已成功举办四届,致力于搭建沟通桥梁,让两国观众更好地感受彼此电影的丰富性、多样性与现代性。
程波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办学经验,强调学院作为一所国际化、产业化的电影专门学校,将北美电影工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中国文化传播语境相结合,并在AI电影、动画和3D特效等领域持续探索。此外,程波特别提到,本届电影节首次设立青年影像交流单元,并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展映了相关主题影片和AI特效作品,鼓励两国青年创作者展开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程波也呼吁通过此类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巴西电影产业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电影融合发展,并希望未来能在上海、中国乃至巴西持续举办。
吉赛莱在致辞中对本次合作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巴西师生希望赴华学习中国文化与电影、并与中国院校开展交流的强烈愿望。阿毛里·费尔南德斯则表示,能够在此次影展中见证中巴文化交流深感荣幸,并期望未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更加广阔和深入。
王海涛在致辞中指出,电影是最具传播力、最贴近民众的艺术。近年来,中巴电影交流不断深化,巴西影片在北京电影节亮相,中国影片也走进巴西影院。他强调,电影能够生动展现两国的历史文明与民族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他特别提到本次影展中展映的影片《音乐家》,讲述了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在二战期间以音乐激励民众抗击法西斯的故事。他呼吁大家铭记历史,传承友谊,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海涛还邀请更多巴西朋友到中国亲身体验生活,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他同时预告,明年将迎来“中巴文化年”,希望双方以电影为媒介,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的贡献。王海涛表示,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愿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助力两国电影合作与文化交流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届电影节中展映的12部中巴影片,包括《不说话的爱》《唐探1900》《音乐家》《所有忧伤的年轻人》《冲撞》和《好东西》六部中国影片;巴西作品则包括《梦想的权利》(Direito de Sonhar)、《巴西艺术家奇科》(Chico–Artista Brasileiro)、《艾莉丝与若宾:只因与你相遇》(Elis&Tom:SóTinha de Ser com Você)、《我们如此年轻》(Somos Tão Jovens)、《太子港》(Porto Príncipe)以及《小幽灵普鲁夫特》(Pluft,o Fantasminha)。
影展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持续为中巴观众呈现两国电影的多样性与创造力,逐渐成为推动两国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为《南美侨报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在正文开头明显位置标注本文的出处,并在文末附上原文链接。同时,转载前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联系邮箱:nmqbc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