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华人协会与清华大学代表团座谈 聚焦教育减贫与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 1753750643137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3750643137

合影

【南美侨报特约记者庄沂圣保罗报道】7月28日上午,巴西华人协会举办座谈会,欢迎清华大学“唐仲英计划”巴西实践支队一行到访。双方围绕华侨华人在巴西社会的贡献、教育与减贫议题、以及中巴文化交流合作等话题进行了座谈。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领侨处主任荣强、侨务领事李晓明,巴西华人协会会长叶周永、巴西广东同乡总会会长苏新效、巴西闽南同乡总会会长杨志芳、巴西青田同乡总会会长张海群、巴西华人华侨青年联合会会长周伟、巴西闽商联合会会长林本昂、中巴慈善基金总会会长诸诗琦、巴西青田慈善总会会长留永明、圣保罗华助中心教育组组长胡军、巴西慈善公益平台监事长苏韩东、圣保罗中文学校负责人等出席座谈。活动由巴西华人协会秘书长蒋幼扬主持。

荣强代表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对清华大学实践团跨越大洋、赴巴西开展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教育与减贫”的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全球价值。荣强鼓励清华学子在调研中拓宽视野、深入思考,勇敢走出校园、走进基层社会,通过跨文化观察将中国经验与全球问题相连接,探索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路径。

叶周永在致辞中介绍了协会近年来在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教育、以及举办青年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与成效。他强调,华侨华人社区的发展与中华文化认同紧密相连,而青年力量的注入尤为关键。他还表示巴西华人协会愿意协助更多清华学子及中国高校师生走进巴西,了解侨社、深入社会。

诸诗琦谈到,在圣保罗最大的贫民窟罗西尼亚,有一面涂鸦墙上写道:“教育是唯一能穿透铁皮屋顶的光”,以强调教育在打破贫困循环、促进社会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他介绍了中巴慈善基金总会在定点帮扶贫困社区学校、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留永明分享了巴西青田慈善总会在慈善及公益合作方面的经验。他表示,侨团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平台,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希望未来能与中国高校师生有更多交流,探讨合作。

胡军在发言中介绍了圣保罗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圣保罗中文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华助教育组在推动文化交流、中华文化传承和青少年成长方面的努力。

苏新效、杨志芳、张海群、林本昂等侨领代表分别介绍了巴西广东同乡总会、南美州闽南同乡联谊会、巴西青田同乡总会、巴西闽商联合会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在服务侨胞、助力华文教育发展、融入巴西社会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清华大学学生代表马可颉在发言中介绍了实践团的调研主题与阶段性成果。他表示,通过与侨界代表面对面交流,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减贫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复杂性,同时也更加理解华侨华人在海外坚守文化认同、推动社会融合的艰辛与挑战。

实践团带队教师、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关晓壮老师介绍了“唐仲英计划”的背景与使命。该项目由清华大学与唐仲英基金会于2011年联合发起,旨在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致力于公共服务的青年人才。目前,已有三百余位学员投身于政府、教育、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关老师表示,本次巴西之行是“走出校园、走向世界”的重要实践,学生们将在中巴文化交汇的背景下,将社会观察与中国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思考中国青年在全球问题中的独特作用。她对巴西侨社的热情接待与坦诚分享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座谈会加深了巴西华侨华人与中国高校青年之间的双向了解,也为未来的教育合作和文化对话搭建了桥梁。实践团学生表示,此行拓展了视野,激发了问题意识,也启发了对社会责任与全球联通的更深层次思考。接下来,清华大学巴西实践团的青年学子还将前往“山谷之光”慈善幼儿园及巴西贫困社区,继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将深入基层,调研当地教育与减贫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交流,进一步探索教育赋能与社的有效路径,为中巴民间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会后,与会嘉宾与清华大学实践团师生合影留念。在随后的餐叙中,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继续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座谈会现场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