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跨地峡殖民路线第一阶段包含的圣洛伦索城堡鸟瞰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南美侨报网编译肖怡然报道】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巴拿马跨地峡殖民路线第一阶段”(Primera fase de la Ruta Colonial Transístmica de Panam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认可其在16至19世纪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的战略作用。至此,巴拿马的世界遗产总数增至6项。
巴拿马“TVN-2”电视台网站12日报道,这一决定采纳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建议,强调了殖民时期这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道路系统及其遗址群在历史、文化与物流方面的重要意义。
“巴拿马跨地峡殖民路线第一阶段”包括6个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克鲁塞斯古道(Camino de Cruces)、防御工事及物流设施曾有力促进两大洋之间的人员、货物与文化的流动。随着该项目申遗成功,巴拿马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6项,涵盖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两大类别,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地区遗产保护和文化治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巴拿马文化部长马鲁哈·埃雷拉(Maruja Herrera)对这项成就深表感谢,称这是“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历史性里程碑”。
埃雷拉表示:“此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是对历史道路网络的认可,更是对巴拿马作为文明、文化与经济交汇点地位的认证。我们感谢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及支持这项提名的各缔约国,这是十余年来技术筹备与外交努力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就对埃雷拉而言也具有特殊意义。2014年她担任国家文化局(INAC)局长期间启动了该项目的申遗工作,11年后她以文化部长身份见证了申遗成功,展现了她对保护巴拿马遗产的长期承诺。此外,巴拿马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坎迪斯·威廉姆斯·德鲁(Candice Williams de Roux)在推动项目申遗成功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跨地峡殖民路线”不仅是一条历史通道,更是地峡作为全球连通枢纽的鲜活见证,从总督辖区时代到淘金热时期,从大帆船航线到工业革命,这一历程最终以巴拿马运河的建成而告终。
埃雷拉重申了政府对新遗产地保护、可持续管理和价值提升的承诺,并强调机构间协作和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将是这条路线管理计划的基本支柱。
如今,“跨地峡殖民路线”已成为推动当地社区发展的引擎,在创造就业机会、增强身份自豪感的同时,搭建起以遗产为核心的参与平台。凭借此次成功申遗,巴拿马不仅巩固了其在地区遗产保护公共政策领域的标杆地位,也彰显了其作为提供独特且可持续文化体验目的地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