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乔颖报道】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大都会大教堂(Criptas de la Catedral Metropolitana)的地下室里,不仅安放着历史英雄、大主教和历任总统的遗骸,还埋葬着一段被遗忘的国家历史。这里守护着国家的秘密,但每年只有两天对公众开放。
危地马拉《自由新闻报》报道,步入地下室门槛,冷风便扑面而来。一步步踏入危地马拉历史的深处,只有脚步踏过百年石碑的回声打破这里的寂静。这里是大都会大教堂的地下室,在这冰冷的走廊和被时间封存的壁龛组成的迷宫中,安葬着那些塑造了这个国家历史的人物的遗骸,其中有大主教、政要和民族英雄。壁龛和墓碑上用寥寥数语讲述了他们的一生。
大教堂始建于1782年,由建筑师马科斯·伊巴涅斯(Marcos Ibáñez)设计,但地下室于1796年才完工。教堂墙壁厚度近3米,经受住了1917年、1918年和1976年的地震,至今仍几乎完好无损。
神父路易斯·勒内·桑多瓦尔·金特罗斯(Luis RenéSandoval Quinteros)表示,这里安葬的首具遗骸是安东尼奥·阿隆索·科尔特斯(Antonio Alonso Cortés),是大教堂的教士。
目前,地下室安葬着67具遗骸,但能够通过墓碑或壁龛确认其身份的只有50人。据历史学家桑多瓦尔·阿尔达纳(Sandoval Aldana)介绍,地下室分为三部分,福音殿安葬着政界的重要人物,中央殿安葬着主要的大主教,而使徒书信殿则安葬着危地马拉教会的宗教人物。
埋葬在这里的女性约有12至15人,其中包括曾任危地马拉总统的拉斐尔·卡雷拉(Rafael Carrera)的妻子和女儿。这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现实:许多人死于流行病,死后会被焚烧或亵渎;而将遗体埋葬在这里,可以避免遭此“劫难”。
此外,将遗体安葬在教堂之下,还蕴含着“等待逝者复活”的愿望。这一神学概念来源于罗马地下墓穴的千年传统。
大教堂并非危地马拉城唯一拥有地下墓穴的教堂,还有拉梅尔塞德教堂(La Merced)、圣多明各教堂(Santo Domingo)和圣弗朗西斯科教堂(San Francisco)。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地下墓穴由于在20世纪地震中穹顶坍塌而无法使用,而另外两座教堂的地下墓穴保存完好,但均未向公众开放。
目前,大都会大教堂的地下墓穴只在每年11月1日和2日对公众开放,即每年的万圣节和万灵节。未来开放日期可能会增加,让更多危地马拉人通过这个设施了解国家历史。这里不仅是一座地下墓穴,也是一个国家坚如磐石的心脏,让人们缅怀逝者,并在集体记忆的坚实基础上构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