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李旋风报道】智利合作社电台(Radio Cooperativa)记者法比安·皮萨罗(Fabián Pizarro)近日在该电台网站刊文,表示智利应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简称拉共体)与中国关系间的“战略桥梁”,全文摘编如下:
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
在拉共体同中国关系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智利可以在贸易、基建、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寻求互惠互利的战略关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智利总统加夫列尔·博里奇(Gabriel Boric)近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期提升智利在该论坛的参与度,进而在该地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自2014年中拉论坛设立以来,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该论坛是拉共体33个成员国与中国的对话合作机制,旨在推动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当前,中国已成为拉美重要贸易和金融伙伴,并有意通过该论坛深化与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另一方面,拉美许多国家也将中国视为减少对美国和西方金融机构依赖的一种选择。
智利凭借其地缘政治地位、经济开放性和制度稳定性,巩固了作为中国在拉美地区主要对话者的地位。2006年智利与中国自贸协定生效,2019年智中自贸协定升级。智利致力于强化拉共体作为区域一体化平台的作用。智利外交政策致力于将对世界开放的务实愿景与促进多边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智利积极参与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智利主张拉共体与中国建立平衡、合作的关系,以缩小该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025年4月,智利与中国签署能源转型合作谅解备忘录。智利能源部长迭戈·帕尔多(Diego Pardow)表示,智利希望借鉴中国在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领域的经验,完善政策,吸引更多中国投资。
此外,中国与拉共体农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2023年中拉农产品贸易额突破810亿美元,比2014年翻一番。中拉农业部长论坛机制也不断完善,目前,中国已与19个拉共体国家建立双边农业合作机制。
智利在中拉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寻求开发新市场,拉美市场被视为重要机遇。一方面,中国可以从拉美进口重要原材料(锂、铜和大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在拉美基础设施(如铁路和港口建设)和电信(华为和中兴)领域有所参与。
智利在拉共体与中国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者。智利可以巩固其作为地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枢纽的作用,利用中国融资,推进整合清洁技术、数字经济和优质教育项目,并寻求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多元化。
智利是拉共体与中国关系中的可靠和积极合作伙伴,这不仅能提升智利国际地位,还能推动地区发展,完善更具包容性和多极化的世界秩序。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中,智利寻求在开放、区域一体化和主权之间保持平衡,充分利用拉共体与中国关系提供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