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网编译乔莯报道】哥斯达黎加司法调查组织(OIJ)负责人兰德尔·苏尼加(Randall Zúñiga)近日表示,今年以来,该机构已接到近200起关于动物贩运的投诉。他强调,动物贩卖等环境犯罪已成为哥斯达黎加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
哥斯达黎加《观察家报》报道,祖尼加强调,在哥斯达黎加,从蝴蝶到鳄鱼,几乎所有物种都在被非法贩卖。尽管环境犯罪的发生频率不如贩毒和凶杀案,但它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具盈利性的犯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非法利用环境所带来的利润仅次于人口贩运和毒品贩运。
尽管环境犯罪的经济影响尚未完全量化,但物流问题已经给当局敲响了警钟。
12月中旬,一名男子因在社交网络上发起动物买卖而被捕。调查发现,此人非法贩卖的动物包括一只鬣蜥和15条蛇,其中一条来自斯里兰卡。此外,还查获了一只外来蜥蜴。在其他案件中,环境犯罪的范围更为广泛,活体动物、动物标本、蛹甚至骨头均在交易之列。祖尼加列举了被非法交易的动物案例,涉及狐狸、甲虫、幼虫、蝴蝶和鳄鱼等。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未经许可交易、经营、贩运和转让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衍生物将面临严厉制裁。如果涉及数量减少或濒临灭绝的物种,违法者将被处以10至40倍基本工资(约460万至1840万科朗)的罚款或1至3年的监禁。如果非法贩卖非濒危动物,违法者将被处以1至5倍基本工资(约46.2万至230万科朗)的罚款或4至6个月的监禁。
此外,未经许可出口或进口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和衍生物的行为,同样会受到相应处罚。如果涉及濒危物种,违法者将面临与上述情况相同的处罚。对于非濒危物种而言,违法者将被处以1至5倍基本工资的罚款或4至8个月的监禁。在所有情况下,相关动物及其产品均将被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