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城老城区(Casco Antiguo)街景。西班牙埃菲社
【南美侨报网编译高卓航报道】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Ciudad de Panamá)是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第一个欧洲殖民地,建于1519年,是新旧大陆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近日,西班牙埃菲社(EFE)发文介绍了巴拿马城的历史,强调了其在殖民时期的关键作用。
殖民时期商贸路线推动城市发展
西班牙埃菲社1月19日报道,巴拿马城圣母升天大教堂(Catedral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拥有一座30米高的钟楼。每天,参观巴拿马古城(Panamá Viejo)遗址的游客,都会欣赏到这座钟楼的雄伟身姿,也见证着巴拿马城数百年的发展史。
巴拿马城曾是连接西班牙和美洲的重要贸易港口,也是“跨地峡殖民路线”(Ruta Colonial Transístmica)的关键节点。巴拿马城古城保护基金会(Patronato de Panamá Viejo)执行董事胡丽叶塔·德·阿朗戈(Julieta de Arango)表示:“5个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巴拿马城扮演了重要角色。”
德·阿朗戈表示,当时的殖民者不仅要继续探索中美洲,还要建立一条连接美洲大城市的道路。在发现南方殖民地(特别是秘鲁,是殖民者财富重要来源地)的潜力后,殖民者建立了“跨地峡殖民路线”,以便利白银、食物等商品的运输,促进殖民地和大城市间的人员交流,“巴拿马城是商品转运的重要节点,来自秘鲁的白银和西班牙的商品均汇聚于此。”
遭海盗摧毁后浴火重生
彼时,巴拿马城曾拥有多达1万人口。但在1671年,英国海盗亨利·摩根(Henry Morgan)袭击并摧毁了巴拿马城。为继续从事商业活动,1673年殖民者重建了巴拿马城。这片城区现在被叫做“巴拿马城老城区”(Casco Antiguo)。1997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拿马历史、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玛丽莎·拉索(Marixa Lasso)表示,巴拿马城老城区重建完成后,成为了太平洋沿岸地区航线上的重要港口。老城区还专门建起了城墙,抵御海盗袭击。
巴拿马城老城区的形制,与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建造的其他城市类似:都以主教堂为城市中心,并且建有教堂广场。蜿蜒狭窄的街道旁,低矮的建筑错落有致,与如今巴拿马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形成巨大反差。
拉索表示,巴拿马老城区极具历史价值,其建筑及文化遗产彰显了城市与海洋间的密切联系,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接触。此外,老城区还见证了交通运输技术的变革,殖民时期的骡马道路、后来的铁路,以及连接全世界的巴拿马运河,都为巴拿马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