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侨报特约记者齐格报道】“拉美华侨华人系列研讨会”第三次会议“拉美地区华文教育专题”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等机构主办,巴拉圭中山侨校校长司徒梓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中文学校校长张曦文、巴拿马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副董事高浩、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悦等参会者围绕当地华文教育历史沿革、办学现状和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校长建议:新移民父母让孩子先学好中文,再学外语
1988年创立的巴拉圭中山侨校,在校生以华人子弟为主。司徒梓明校长介绍,该校疫情前有学生300多人,受疫情影响目前还有约200人,为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学校开通了网上教学,“但效率很低,只对初高中学生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好在现在已恢复线下教学,情况正在好转。”
办学30多年的司徒梓明,对于华人子弟的汉语学习给出了他的建议:“新手移民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经验不足,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学习外语的压力,而是要学好中文,初中之后再学外语就可以了。”
谈起师资和教学情况,司徒梓明介绍,该校教师和教材主要来自台湾,“只有一位老师是来自大陆的。”他同时介绍,不少来自大陆的学生家长希望学校能改用简体字教材。
据悉,中山侨校同时发挥着教授巴拉圭籍学生汉语的作用,“教学效果并不近乎人意,”司徒梓明介绍,外国学生通常坚持不到一年半载就不学了,“可能是因为汉语日常使用不多,而且读写相对比较困难。”
阿根廷这所华校的学费“真良心”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中文学校2019年底成立,是一所在疫情中诞生的华文学校,因此建起了较完备的在线课程体系。该校校长张曦文介绍,学校将学费压的很低,“2020年阿根廷全国封城时期,网课每小时学费不到6元(人民币,下同),线下课程120小时的课程学费仅1000多元。”她表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具有普惠性,让更多的人学习汉语。
和巴拉圭中山侨校一样,布宜诺斯艾利斯中文学校也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但同样存在问题。“在本地学校推广中文课是比较困难的,阿根廷学生一开始有热情,但很难长期坚持下来。”张曦文说。
谈起阿根廷人对中国的了解,张曦文表示,有一些阿根廷人很喜欢中国文化,但还有不少人缺乏必要的了解,“比如有阿根廷人会问中国有电影院吗?你在中国的生活困难吗?”
巴拿马驻上海总领事也是华校毕业生
在巴拿马,华人有20多万人,华校发展史也较长,中巴文化中心中山学校就是其中的一所。该校副董事长高浩介绍,学校早在1930年代叫“永新小学(音)”,当时有2个教员30个学生,1940年代改名叫“中华文明小学”,1985年改称“中山学校”。1986年正式迁入新校址,成为一所中英西三语学校。目前该校从幼稚园到高中有2300多名学生,其中华生1500多名,巴拿马籍学生800多人。
高浩说,2017年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后,跟江苏省建立了良好关系,学校获南京政府多次捐赠简体字教材累计2300多本。但目前学校师资流动性较大,“学校希望在师资力量上获得更多帮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高浩还表示,学校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人才,“比如巴拿马驻上海总领事就毕业于中山学校,巴拿马的很多商人、政治家都会送孩子到我们学校读书,很希望孩子学会中文。”
方言对华语传承很重要,却被忽视
线上参会的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悦介绍,该学院目前面向15岁以上的学生开放中文教学,每年实行四学期制,每学期学生人数在150左右。受疫情影响,2020年3月起转为线上课程,学生人数因此有所微降,但后来又出现增长。
王悦介绍,孔子学院招生不限制国籍职业等,主要面向多米尼加人,也有华裔学生,华裔有的中文基础比较好。该校每年举办汉语桥活动和黑龙江大学线上冬令营活动。
据悉,多米尼加华侨华人多来自恩平,其中有华裔家庭交流都讲恩平话。“孔子学院目前授课是采用普通话,未来可以考虑加入方言教学。”王悦说。
对此,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副教授崔忠洲提出,普通话教学可能会让讲方言的华人远离华文教育。高浩也结合巴拿马的实际情况称,巴拿马95%以上是广东人,其中60%左右是客家人,“有的华人虽然不会讲国语,但会讲客家话,并会误以为这是普通话。”
北京华文学院的陈雯雯博士则表示,学界近年很重视“话语传承”,孔子学院可能在做横向的海外第二语言教学传播,而华语传承包括普通话和方言。“传承和传播的目标是不同的,除了语言还涉及到文化、情感和民族的成分在。方言对华语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