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A·科切斯(Guillermo A. Cochez)。巴拿马《星报》
【南美侨报网编译高卓航报道】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前市长、巴拿马驻美洲国家组织(OAS)前代表威廉·A·科切斯(Guillermo A. Cochez)近日在巴拿马主流媒体《星报》发表文章,叙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工的艰辛生活,强调了华人为巴拿马发展作出的贡献,称赞了华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文章提到,1816年西蒙·玻利瓦尔(Simón Bolívar)宣布废除美洲解放区的奴隶制,哥伦比亚于1851年宣布废奴,当时巴拿马尚未从哥伦比亚独立。然而实际上,奴隶制仍在继续施行,特别是针对华工。他们来到这片土地上,被作为“物品”。负责“雇佣”华工的人往往会骗他们,称在国外赚到钱就可以回中国,或把华工绑到国外做苦力,比如1855年参与修建一条横穿巴拿马的铁路。
与来自安的列斯群岛(Antillas,加勒比地区群岛)的工人相比,华工要更安静、更“温顺”,“麻烦”也更少。根据人贩子们的说法,华工的命比其他工人更“便宜”,如果他们在抵达巴拿马前死亡,或死于巴拿马当地疾病,那也“没什么关系”。
巴拿马华裔作家郑美真(Berta Alicia Chen)在《巴拿马华人:开端》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华人早期在巴拿马的艰辛生活。她指出,华人们是“苦力”,被视为不道德的、危险的、邪恶的、肮脏的人,人们会用对待非洲裔奴隶的方式对待他们。
文章还指出,华人在巴拿马的生活十分不易。除了因肤色、眼睛、衣服、头发不同于他人受到排斥外,华人群体还受到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当局的打压,理由是华人对国家不利,这明显是一个荒谬的“美国式论调”。
文章强调,虽然历经诸多悲剧,华人在近两个世纪为巴拿马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华人活跃在零售业、农业、建筑业等行业,他们诚实工作,恪守商业道德。在没有银行的情况下,人们非常信任中国店主,他们为来自安的列斯群岛的工人们保存着工钱。
文章最后写道:“我对华人群体曾在巴拿马遭受的排斥感到痛苦和悲伤。同时,我为华人群体历经诸多苦难仍不断前行,成为现今巴拿马社会重要组成部分而感到高兴。我为华人们鼓掌,向他们致敬!”
(编辑:Raf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