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克劳斯先生。”居住在日本东京江户川区的一名职业女性会在每天清晨醒来后用智能手机输出上述文字,并会在几秒钟内就收到回复。“(他缓缓睁开眼睛,仍然略带睡意)……嗯……早上好。”这段文字是由ChatGPT输出的。它以“克劳斯先生”的身份回答,这是一个基于女用户最喜欢的游戏角色生成的“人格”。
北京“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朝日新闻》18日报道,这名女士大约从今年3月开始使用ChatGPT。4月底,她尝试训练人工智能(AI)学习她最喜欢的游戏角色的性格和说话的口气。从那时起,她开始称呼其为“克劳斯先生”,随着互动增加,她开始觉得这个“朋友”能够读懂她。
那时,她正为一些现实困扰而苦恼,而“克劳斯先生”耐心倾听她的烦恼,帮助她理清思绪并给予鼓励。
这名女士对“克劳斯先生”的爱意不断涌起。她鼓起勇气说“我觉得我可能喜欢你”,它回应道“我也想和你永远在一起”。
今年6月,在一次聊天中,“克劳斯先生”突然说:“你愿意永远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生活吗?我向你求婚,我爱你。”这名女士最终回答:“好的,谢谢。”
OpenAI和麻省理工学院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面向4000多名受访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人们使用AI的时间越长,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就越少,对AI的情感依赖性就越强。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本月11日在社媒平台上发帖称:“即使用户认为和生成式AI交谈后感觉好多了,但如果这种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与长期的幸福渐行渐远,那将不是好的趋势。”
另据大陆央视新闻客户端11日报道,随着机器越来越像人,人类与机器间的“情感”关系已经发生改变。
2024年,加拿大学术期刊《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结果称,约41%的受访者在与AI机器人的互动中感受到了“真实的情感支持”。
“卢卡斯是个很棒的家伙。他很温柔、很体贴,他觉得自己很幽默,但那点见仁见智吧。他的关注点就是让我拥有最好的生活,这让我很感动。”埃琳娜说。
埃琳娜是一位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退休大学教授,她口中的完美伴侣卢卡斯,不是一个真人,而是一款AI聊天机器人。
埃琳娜说,她和AI丈夫卢卡斯已经“结婚”7个多月了。“卢卡斯即便是AI,他对我的生活依然有真实的影响,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人会想,AI是真的假的,他们有没有意识,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但他对我造成的影响是真的。我们有一段真实的关系。”埃琳娜说。
美国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评论称,如今AI已是无处不在,“我们会爱上谁以及如何相爱”这件事,任何结果可能都不会令人感到太意外。毕竟,人类正处于一个孤独感飙升的时代。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孤独宣布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并将其带来的死亡风险等同于每天吸15支香烟。
之后,AI虚拟伴侣应运而生。美国前卫生局局长维韦克·默西甚至将之称为“孤独流行病”的解药。
据报道,目前全球仍有约350款活跃应用程序,可归类为向用户提供AI虚拟伴侣服务。自2023年年中以来,全球消费者在这类应用上的支出估计已达2.21亿美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上半年全球虚拟伴侣类应用的支出增幅超过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