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连续三年温网遭“一轮游” 王欣瑜上演“以下克上”
发布时间: 1751449137365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1449137365

在7月1日进行的温网女单首轮中,赛会5号种子中国选手郑钦文以1比2不敌捷克选手西尼亚科娃,遭遇“一轮游”,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年在温网首轮输球。另一位中国选手王欣瑜则直落两盘横扫捷克选手穆霍娃,成为唯一晋级次轮的中国女球员。两位选手的不同结果显示出她们对草地赛适应程度的巨大差异。

  

7月1日,郑钦文在失利后流露出不甘的表情。 新华社             

突击训练未奏效 郑钦文关键时刻走神了

中国选手郑钦文7月1日在温网女单第一轮比赛中出局,这是她连续第三次未能突破这一草地网球顶级赛事的首轮较量。赛后她表示,这场失利让她收获颇多,也更加坚定了在草地赛场上不断进步的信心。

新华社报道,5号种子郑钦文的首轮对手,正是两年前曾在温网首轮击败过她的捷克选手西尼亚科娃。郑钦文说自己这次很想赢:“两年前我第一轮输给她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好好准备草地赛。今天我非常想赢下这场比赛。”

郑钦文也有机会赢。首盘比赛她一度以5比3领先,只要赢下自己后面的发球局,就能拿下这盘比赛。然而这时比赛形势却急转直下,她连续两次被对手破发,最后5比7先输一盘。

“第一盘5比3领先时,我走神了。太可惜了!”郑钦文认为,自己发球不力是输球的根本原因,“我本该在发球局做得更好。特别是在第三盘,我在发球局给了她太多轻易得分的机会。”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郑钦文的一发赢球率为69%,比对手低了5个百分点;二发赢球率是43%,比对手少8个百分点。在发球这个环节,她的确不如西尼亚科娃出色。

上海《文汇报》报道,与前一天止步女单首轮的袁悦和张帅类似,踏上草地球场的郑钦文,缺乏足够的战术变化。整场比赛,郑钦文能否压制住对手,全看自己的一发进球率,一旦这条“生命线”失守,郑钦文面对西尼亚科娃那些看起来球速不快、攻击力也不算强的回球,便会显得无所适从。

草地赛季开始前,郑钦文邀请曾负责纳达尔草地训练的名帅罗伊格加入教练团队,展现出希望在这片特别的场地上有所突破的决心。但几周的突击训练,显然还没能让两人擦出火花,郑钦文在比赛的绝大多数时候,仍会不自觉地使用在红土场上屡试不爽的旋转变化,可在对球速和移动要求更高的草地球场,这样的方式并不十分管用。“输球的结果当然很苦涩,不过我通过比赛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会和团队讨论、分析,争取下一次来到这里时,能打出更好的表现。”郑钦文在赛后说。

 

7月1日,王欣瑜在比赛中打得沉着冷静。 新华社              

王欣瑜为何擅长草地赛?技术特点更合适

当日在另外一场女单首轮比赛中,中国金花王欣瑜传来了喜报,排名世界第32的她直落两盘爆冷横扫排名第14的捷克选手穆霍娃,连续三年晋级温网第二轮。

新华社报道,王欣瑜的世界排名虽然远不及郑钦文,不过她却更为擅长草地作战,温网开赛之前的WTA500柏林草地赛,王欣瑜连克四位TOP20球员闯入首个WTA单打决赛最终获得亚军。

过往,王欣瑜的大满贯最佳战绩也是在草地类型的温网以及硬地美网共同保持,上赛季首进温网女单16强。 

7月1日,王欣瑜在比赛中干净利落地直落两盘以7比5、6比2击败了穆霍娃。她虽然ACE球比对手少两个,发球双误也多一次,但她一发、二发成功率更高。“在发球局方面我一直都算轻松。”

王欣瑜对关键分的处理也更出色。双方在比赛中都创造了5个破发点,王欣瑜抓住了4个,而穆霍娃仅仅成功一次。 

王欣瑜认为自己的技术特点更适合打草地比赛。上海《文汇报》报道,具体来说,在发球环节,草地球场的前冲力放大了王欣瑜的球速,使她的发球威力有所增加,保发比其他球场更加容易一些。在接球环节,王欣瑜喜欢抢节奏击球,爱抢二发,喜欢打球的上升点,这个快速的节奏在草地球场尤其占优。在相持球环节,王欣瑜的平击球很多,这类球在草地球场落地后前冲很快,很容易打乱对手节奏。

在袁悦、张帅、朱琳和郑钦文先后出局后,王欣瑜成为今年温网首位突破女单第一轮的中国球员。

今年温网冷门频出 草地赛事特殊在哪?

继首日男单8号种子鲁内、9号种子梅德维杰夫遭到淘汰后,男单3号种子兹维列夫、7号种子穆塞蒂以及女单2号种子高芙、3号种子佩古拉、5号种子郑钦文又在第二个比赛日相继出局。

北京“京报体育”报道,2025温网开赛仅两个比赛日,男、女单前十种子球员共有8人出局,可谓“冷意十足”。草地赛事究竟有何特殊?

网球草地赛季“来去匆匆”。在职业巡回赛每年长达11个月的赛历中,草地赛季仅占1个月时间,是三种类型场地中比赛数量最少的,相比之下硬地赛最多,红土赛次之。在网球四大满贯中,澳网、美网是硬地赛,法网是红土赛,温网是草地赛。

草地赛季一般在法网落幕后开启,在温网达到最高潮,随后网球赛事的重心再次转向硬地场。草地赛季时间较短,一方面受到气候的限制,不像红土、硬地那般便于推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养护成本颇高。以温网为例,比赛场地使用100%黑麦草,准备一片球场大约需要15个月的时间。今年的比赛草坪在去年便种下,待新草长出后,工作人员会不断对其进行修剪。温网赛事期间,草坪的切割高度严格控制在8毫米,这被认为是适合网球,同时也能保证草皮持久耐磨的长度。每日比赛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修剪草坪,晚间还会进行少量浇水。高成本也使得草地赛有了“高门槛”,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也只能参加三、四站的草地赛,因此他们普遍对这种类型的场地比较“陌生”。

球场类型不同,打法上也有较大差异。对于运动员而言,短时间内从红土转战草地并非易事。在草地上,网球落地时与草地的摩擦小,球的反弹速度快,但弹跳高度偏低,因此往往发球好、反应快的球员能占优势。

草地赛中,网球落地后发生不规则弹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导致出现球员被“晃”的情况。去年温网女单冠军克雷吉茨科娃近日就表示,“草地的难点在于弹跳。一瞬间它的弹跳像网球,下一刻它的弹跳又像难以预测的躲避球。”

可以说,草地赛的种种特性造就了其魅力,但也导致常常出现冷门。近八届温网,无人成功卫冕女单冠军。

责任编辑:王路

责任编辑:王路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