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您的父亲郁达夫。”“郁达夫是个伟大的人物。”这是抵达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来,中国作家郁达夫的小女儿郁美兰听到最多的几句话。说这些话的,有华人,也有印尼人。79岁高龄的郁美兰用印尼语和中文,熟练穿插着回应。
郁达夫失踪几小时后 女儿出生
中新社报道,1938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郁达夫前往新加坡,为《星洲日报》做抗日宣传方面的工作。1943年,郁达夫到达印尼。
9月初,郁美兰一行登上这座与马六甲海峡和马来半岛相望的世界第六大岛屿,追寻父亲郁达夫与胡愈之等进步人士,当年在新加坡沦陷后流亡至此的足迹。
这里,是郁达夫蒙难的地方。“1945年8月29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郁美兰永生难忘。
79年前的这天夜里,一个化名赵廉的酒厂老板在苏门答腊岛一座小镇上神秘失踪。事后,人们才逐渐知道了酒厂老板的真实身份——郁达夫。
郁达夫失踪几个小时后,有个女婴呱呱坠地。“我是在父亲失踪后的第二天出生的。”郁美兰说,她的童年正是在这座岛以及雅加达度过的。父亲被盘踞在此的日军杀害后,母亲才知道丈夫竟是中国的一个大文学家。“虽然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但我却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郁美兰的微信昵称“故都的秋”,正源自郁达夫的名篇。
郁美兰4日在帕亚昆布市一处房屋前,她说,此处就是当年父亲郁达夫居住过的房屋旧址。中新社
郁美兰15岁返回中国 曾任江苏省侨联主席
《厦门日报》报道,郁达夫一生有过3位妻子,最后一任是祖籍广东的印尼华侨何丽有,她和郁达夫生了两个孩子,郁美兰是小女儿。
郁美兰说,母亲曾告诉她:和郁达夫生活的3年多的时光,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几年”。
一位大文豪之所以和一位没有文化的华侨姑娘结婚,郁美兰把这称之为“革命历史年代造成”的。
郁达夫失踪后,留在印尼的孤儿寡母,得到了当地华侨的照顾。不过,在郁美兰大约7岁时,这笔捐助金用完了,资金的监护人蔡清柱建议何丽有改嫁,何丽有提出改嫁一个条件:让郁达夫的两个孩子到雅加达读书。
郁美兰在雅加达待到15岁,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胡愈之托人找到他们,把他们带回中国。郁美兰说,她回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到集美侨校,待了一个月后到北京,一度靠郁达夫的微薄稿费生活。郁美兰在北京上了大学,和胡愈之的侄儿结婚,跟着丈夫到新疆,在那里10年后到南京安家,曾任江苏省侨联主席。
和许多人一样,郁美兰对父亲的认识更多是通过文字。不过,她懂事后,逐渐意识到父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在印尼时,很多侨民到雅加达,一定要看望郁达夫的子女。
79年了,郁达夫仍不知所终
在濒临印度洋的巴东市,郁达夫结婚时的饭店,常去的餐馆、海滩以及华人庙宇,勾勒了他在这里的生活足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和语言能描述我作为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再访巴东,郁美兰动情地说。
202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众人驱车来到武吉丁宜市,专门前往“苏东华侨反法西斯十一烈士纪念碑”,向烈士们深深鞠了鞠躬。
然而,79年了,郁达夫到底魂归何处,仍不知所终。
“每每想起父亲的遗骸至今尚未找到,心中便会隐隐作痛。”这次苏门答腊之行,郁美兰希望通过走访交流,让广大印尼社会了解郁达夫、了解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反对战争、反对日军侵略而献身的精神。
偏于武吉丁宜市一隅的“日本洞”前,导游向来往游客控诉着日军的暴行:秘密修建山洞,藏弹药、杀劳工。郁达夫曾被迫为日本宪兵队当翻译,他是不是因为掌握太多秘密而惨遭毒手?当地人据此推测。
帕亚昆布市保留着郁达夫当年居住过的房屋旧址、经营过的酒厂,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就留在了这里。
“不想祖父和那段历史被湮没。”郁达夫长孙郁峻峰说,他走遍了郁达夫生活过的每一个重要场所,拜访了郁达夫生前的好友、学生和与之有过交往的人。
这些场所、这些人,拼凑出郁达夫在苏门答腊的生活“画像”。第三次到此的郁峻峰说,无论是华人还是印尼人,他们还在感念祖父,郁达夫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帕亚昆布四周郁郁葱葱,当地人相信郁达夫就埋藏于某处。当地政府已决定设立一座以郁达夫命名的纪念馆,让更多人了解郁达夫,增进印尼与中国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