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声之城”乐动纽约 山水画给予华人灵感
发布时间: 1721810846735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21810846735

美国华人作曲家黄若的互动性音乐作品《浮声之城》(City of Floating Sounds)于23日和24日在纽约林肯中心大卫·葛芬音乐厅亮相。

中新社报道,作为林肯中心节日管弦乐团首个演出季的开幕曲目之一,《浮声之城》利用尖端的创意技术将音乐带入城市。观众与《浮声之城》的互动将在走入音乐厅之前一小时启动,在带有虚拟地图的定制移动应用程序的引导下,观众可穿过纽约市的街道,通过手机聆听该作品的部分声部,且不同观众在不同路径上听到的声部也将不同,最后在现场合为完整作品。

“它是线条形态的作品,有点像咱们东方的山水画。”黄若表示,它是“山水画”的同时也是“油画”,因为通过与人们的互动它产生了立体的效果。

黄若说,生活在都市的人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希望这部作品能让人们对城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音乐中真正放松自我、享受生活。

《浮声之城》将搭配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共同拉开林肯中心节日管弦乐团的首个演出季。该乐团由世界级音乐家组成,其前身是莫扎特音乐节管弦乐团,今夏将在大卫·葛芬音乐厅吴蔡剧场演出13场、7套不同曲目的音乐会。林肯中心节日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乔纳森·海沃德表示,他坚持尊重古典音乐的传统,同时“重新构想未来”。他期待着与杰出的音乐家合作,为观众带去欢乐。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黄若是继谭盾、盛宗亮、周龙、陈怡等旅美作曲家之后,美国乐坛冉冉升起的华裔作曲家、指挥家,曾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为“具有极度冲击力与实力的年轻作曲家”。

黄若生于海南,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赴美深造,在国际舞台耕耘多年。在中西文化土壤的孕育下,黄若创作了不少佳作。黄若从小喜欢中国的古诗词、国画、戏曲、民族乐器,到了美国后,他又对摇滚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电影音乐、现代音乐等不同音乐类型进行学习和实践,不同文化打开了他的视野,黄若博采众长,最终创造了“多维主义”的作曲手法。

在他看来,“音乐不是从左到右,而是如宇宙一般围绕着我们。当我们听一场音乐会,音乐不是在我们前面舞动,而是充满了每一个空间,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细胞,这种立体多维主义是我对音乐的一种感悟,以及音乐创作的一种方法。”

责任编辑:晓菲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