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廉价快餐印象 西班牙中餐业者求变
发布时间: 1712734394685 来源:中新社 评论:0 发布时间: 1712734394685

在西班牙从事中餐业近30年,巴塞罗那中餐业协会会长沈岱曦和妻子夏蓉自称“老中餐人”。从经营“老外版中餐”到探路“新中餐”,他们致力于让中国味道在西班牙引领“新食尚”。

不同于“老外版中餐”,“新中餐”突破了传统中餐理念,不断吸纳和融合住在国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如今‘新中餐’已广泛地被当地食客所接受,有很多经营‘新中餐’的餐馆在西班牙开起来,也有很多老牌中餐馆向‘新中餐’方向转型。”沈岱曦说。

“老中餐人”探路“新中餐”

中新社报道,沈岱曦和夏蓉1995年移民西班牙,刚开始在亲戚家的酒店工作,后来在巴塞罗那拥有了自己的酒店,曾经营“老外版中餐”和连锁自助餐超过20年。

随着中餐在海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沈岱曦和夏蓉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巴塞罗那创办了以“新中餐”为特色的中国花园餐厅和君子兰餐厅。

在沈岱曦和夏蓉看来,“新中餐”要突破传统中餐理念,不断吸纳和融合住在国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在追求地道口味的同时,也注重菜品的摆盘和呈现,将传统中式元素和现代审美相结合。

“我们会用菠菜汁和墨鱼汁把饺子皮制成不同颜色,在区分荤素的同时,也增加视觉上的美感;在炒饭里加入西班牙的黑猪火腿丁,让当地食客更有亲切感;当地人习惯性认为深红色酱汁是咸的,我们就将糖醋里脊的酱汁改成橘子汁。”沈岱曦说。

“我们也会通过改刀和变型,让菜品更好地呈现。”夏蓉说,在当地人的饮食习惯里,肉类和海鲜要做到无骨、无壳、无刺、无腥。“于是我们将鱼骨剔除后,将鱼肉改花刀,如一朵朵菊花在盘中盛开,虾仁则裹上面包糠炸制,吃起来香香脆脆。”

“中餐业者自信心的提升也是‘新中餐’与‘老外版中餐’最大的不同。”沈岱曦说,自信心体现在很多方面,现在西班牙很多中餐馆都会在刀叉旁放一双筷子,餐厅的装修也更多地体现中华文化元素;肉夹馍、煎饼馃子等中国小吃加入中餐馆的菜单,深受当地食客欢迎,这在以前也是不敢想象的。

“新中餐”也成为当地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尚之选。沈岱曦和夏蓉的中餐团队常年承接企业年会、艺术展等活动的餐食服务,他们会根据酒店、古堡或博物馆等不同场景,准备契合主题和氛围的中餐菜品。

夏蓉说,西班牙的酒店和古堡的厨房设备不适合做中餐,往往要提前在自己的厨房备菜,在与西班牙厨师团队合作时,也会遇到思想和理念的碰撞。“他们做南瓜汤等汤品时习惯用机器打碎食材,而中餐习惯把豆腐、菌菇等食材在汤里完整呈现,我就会从中餐烹饪逻辑和食用习惯的角度解释为何这样做。”

业余时间,夏蓉也在西班牙霍夫曼烹饪学校进修学习。学习期间她常常和老师们交流中餐业在当地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建议,也学习他们将烹饪当做艺术来做的态度。“其实不管是中餐还是西餐,要更好地呈现一道菜,从食材的选择到味道的搭配,从菜品的摆盘到最佳享用时间都要下足功夫。”夏蓉说。

华裔新生代打造“网红”餐厅

“巴塞罗那中餐业在风雨中发展起来,如今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征服当地人的味蕾。”沈岱曦说。

1958年,巴塞罗那第一家中餐馆大华饭店建立,开创了巴塞罗那中餐业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移民靠“三把刀”(菜刀、剪刀和剃刀)在西班牙闯出了一片天,其中菜刀代指的就是中餐业。西班牙的中餐业者凭借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推动中餐业不断发展。

沈岱曦说,据不完全统计,巴塞罗那目前有500多家中餐馆,还有很多主打“新中餐”的餐馆在西班牙陆续开起来,一些老牌中餐馆也向“新中餐”方向转型。

如今,很多华二代、华三代在中餐行业崭露头角。沈岱曦说,华裔新生代有更广阔的职业选择,对餐饮业也有自己的想法,小时候他们看到父辈在中餐馆没日没夜地辛苦工作,现在致力于改变这种情况。

“在推广‘新中餐’的过程中,华裔青少年更多地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把在学校学到的管理经验用在餐馆经营上,同时注重吸纳当地员工。”沈岱曦表示,华裔青少年对住在国的文化和习俗更了解,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他们为餐馆明确品牌定位,通过社交媒体找流量,请当地知名的设计师进行装修,打造出一家家具有“网红”潜质的新式中餐馆,相信未来他们将为巴塞罗那中餐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责任编辑:晓菲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