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文化在马来西亚:凝聚华人乡情
发布时间: 1696494851582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696494851582

“一代英风裙钗宿将,千秋懿范巾帼贤良”。冼夫人是公元六世纪岭南俚人的领袖,历事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周恩来总理赞誉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座古朴的中式庙宇雕梁画栋、巍峨肃穆,正门上方“冼太庙”三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吉隆坡增江冼太庙落成逾半个世纪以来,香客、游客络绎不绝,中秋节期间,除了华人,还有不少祖籍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的居民前来上香敬拜、参观游览,了解冼夫人的历史故事和精神文化。

大马增江冼太庙香火不断

广州《南方都市报》报道,冼夫人信俗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早已随华人足迹在海外传播开来,成为华侨华人寄托乡念乡情的载体,也鼓舞着他们在异乡开拓发展。增江冼太庙始建于1962年,当地老华侨从广东茂名高州冼太庙引燃香火,把冼夫人文化带到马来半岛,助力促进了马来西亚民族融洽,也吸引、影响了当地居民。

每年农历十一月廿四,是冼夫人诞辰纪念日,也是增江冼太庙最热闹的日子。增江冼太庙理事会常务副会长莫天来表示,与寻常初一、十五理事会成员自行上香祭拜不同,这一天早上,会举办隆重的祭拜仪式,并请来道教师父主持仪式,以彰示诞辰非同寻常的意义。

重头戏则在晚上。冼太庙内将举办“千人宴”,往往车马盈门、高朋满座。除粤籍高州华裔以外,不乏祖籍广东其他地区和海南、福建等地的各界华侨华人。理事会还会邀请马来西亚的地方官员、各级议员赴宴,以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为冼太庙的日常运营和公益事业筹措善款。与此同时,庙内还专设演出场地,邀请当地演艺界有名的歌星、舞者登台表演,为“千人宴”助兴。

莫天来介绍,增江冼太庙的形制与位于广东茂名的高州冼太庙相似,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庙内正殿的冼太夫人像,更是从高州定制,远渡重洋而来。此外,马来西亚高州总会下设的分会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会馆常设供奉冼夫人的神龛和场所。“冼夫人精神是我们这些华侨华人在海外拼搏奋斗的精神灯塔,是值得世代相传的无价之宝。”

冼夫人精神增进马来西亚民族融洽

增江冼太庙的建设历程颇为曲折。百年前,为谋求生计,广东、福建一带大批人“下南洋”,增江冼太庙的发起人便在这波浪潮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广东高州出发前往马来西亚打拼。

那时,华人群体曾希望将冼夫人像请来马来西亚,但受制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并非易事。直到1960年末,二十余名高州同乡相聚吉隆坡增江民兴茶室,成立筹组建庙委员会。1962年夏天,老华侨陆兆熊返回广东,专程到高州冼太庙,通过“引香火”仪式,经历十数日香火不断,持续南渡,将香火接到马来西亚,正式开始着手建设冼太庙。

次年,一间临时冼太庙落成。与此同时,冼太大庙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经当地政府准许,商行赞助,同乡捐赠,冼太大庙终于在1970年1月1日落成。这日,筹建会请来道师开光,拿督剪彩,又以粤剧助庆,庙宇内外群情鼎沸。

此后,冼太庙在马来西亚香火不断,冼夫人精神中的包容、和谐,不仅促进了当地华人群体的团结,而且带动马来西亚民族融洽,使马来族、华族还有其他民族之间出现了团结友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在冼夫人精神的凝聚下,当地高州同乡的往来更为密切,举办联欢晚宴、捐赠建设经费帮助修缮其他会馆等,你来我往渐成习俗,买地皮盖庙宇,大家齐心协力筹善款,参与之人也已跨出高州同乡圈子。莫天来介绍,去年,马来西亚第二座冼太庙在吉隆坡附近的根登新村建成,也是众人合力的成果。

莫天来介绍,增江冼太庙理事会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经常资助当地华文学校。“我们通常直接捐赠现金,让学校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经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华文学校里不全是华裔学生,有20%是马来族,“随着中国国力强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马来人也把孩子送到华文学校里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冼夫人文化精髓随着丝绸之路广播

中新社报道,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史振卿介绍,冼夫人名冼英,生于高凉郡山兜峒(今属广东省茂名市),南北朝时期梁朝生人,是个少年女英雄。她与高凉郡太守冯宝结婚之后协理政务,在少数民族传播儒家思想,推行国家政令。梁朝末年,侯景叛乱,高州刺史李迁仕也趁机谋反,冼夫人率军智袭大破李迁仕。陈朝建立后,冼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冯宝病逝后,岭南大乱,冼夫人召集首领保障地方安定。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岭南地区安定。因功勋卓著,被隋文帝册封为谯国夫人,被百姓尊奉为“岭南圣母”,历代民众为其“立庙以祀”。

据历史记载,冼夫人管辖范围包括今两广、海南、越南北部、老挝北部、缅甸北部在内的广袤地区。早在1400多年前,冼夫人就倡导向海而兴,冼夫人及其后人的足迹遍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中转地,海南岛在繁忙的贸易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冼夫人治理下繁荣、稳定,为过往商船的停靠补给和正常航行提供了保障,客观上促进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当一艘艘贸易商船自琼粤等地的通商口岸驶向东南亚诸国,岭南沿海的民众不断向海外迁徙,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包容精神亦跟随他们的脚步开枝散叶,在海外扎下根来,成为东南亚华侨华人寄托乡念乡情的载体。

与丝路精神高度契合的冼夫人文化精髓,影响着一代代人。如今,冼夫人精神的感召早已超出了两广和海南,随着华人的足迹远至海外。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庙遍布广东、海南乃至东南亚各国,目前已达2500多座。冼夫人开放、包容、和平的精神跨越国家、语言、地域和民族隔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精神纽带。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赤诚之心,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高度契合。华侨华人尊崇冼夫人文化思想,立庙奉祀,对增进住在国华人团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晓菲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