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乌克兰第31个独立日,也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整半年的时间节点。6个月过去了,俄乌在顿涅茨克等地的军事冲突仍在继续,扎波罗热核电站的警报仍未解除,围绕俄知名学者杜金女儿的死因又在激烈争吵,而从乌克兰港口断断续续驶出的运粮船,似乎并不足以承载人们对于停火与和平的期盼和重托,更无法弥补整个世界为这场冲突付出的沉重代价。
美媒:世界站在刀刃上
北京《环球时报》报道,过去的6个月给了北约新一轮扩张的借口,给了美国军火商丰厚的订单,却唯独没能带给乌克兰想要的安全保障。过去的6个月给了美国、欧洲及其小伙伴站队展示“团结”的舞台,也给了许多拒绝加入反俄阵营的国家推高世界多极化声浪的契机。
美国彭博新闻社认为:“过去6个月已经不可估量地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以及世界秩序。”《华盛顿邮报》22日则称,“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俄罗斯《独立报》报道,本周对乌克兰来说非常重要,乌总统泽连斯基指出,基辅正在为独立日庆祝做准备。近日乌克兰高官宣称,不排除对克里米亚进行新的袭击。计划在23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平台”在线峰会,将有包括北约秘书长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基辅或许获准使用北约武器来加强对克里米亚的军事挑衅。
俄罗斯22日迎来国旗日。总统普京发表讲话表示,“国旗象征着我们对我们永远不会放弃的传统价值观的信念……决不允许任何外国霸权发号施令。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选择自己道路的愿望,已成为我们人民的基因密码的一部分”。
世界粮食版图变化
BBC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也是全球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俄乌两国合计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的30%,玉米约占20%。
俄乌冲突爆发后,两国粮食的生产和出口受阻,导致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威胁到了基本主食高度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低收入国家。
今年4月初,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俄乌冲突冲击全球谷物和植物油市场,3月全球食品价格创新高。
报道称,3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2.6%,同比上升33.6%,继2月之后,该指数再度刷新自1990年设立以来新高。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追踪全球贸易最活跃的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包括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类和糖等。
此外,由于葵花籽油报价上涨,3月植物油价格指数飙升23%。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
另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近期,非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导致小麦出口受阻,推动非洲市场上的小麦价格上涨60%。
8月18日,日本产经新闻在报道中提及,由于俄乌冲突推高了全球小麦价格,知名披萨专卖连锁企业必胜客将于本月22日在日本推出由大米制作的披萨。对此,媒体分析指出,此举更多是出于成本考虑,因为“小麦价格大涨,而国内大米价格较稳定”。
半年的战争只是序幕?
法新社报道,6个月前,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发动了一场他们原本希望是“闪电战”的军事行动,如今已经变成一场艰苦的“消耗战”,而且看不到明确的结局。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区已处在俄罗斯军队的控制之下。而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遭受西方的制裁,但很少有人预测普京会很快结束对乌克兰缓慢而稳步的深入行动,因为他把这场冲突定性为俄罗斯抵制北约扩张的一部分,表示任何失败都是不可接受的。法国24小时新闻电视台称,6个月来,俄乌双方都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但双方似乎都不愿意考虑停火。
“即使经过了6个月的战争,西方在永久安全保障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可以提供给乌克兰。”美国大西洋理事会21日称,战争的头6个月挑战了各种试图乐观的假设:外交手段失败了,美国的威胁失败了,北约加强在东欧的军事存在也没能震慑住俄罗斯。文章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将是“旷日持久的”,而这场战事的结果取决于西方国家在武器和财政支持上能坚持多久。
《华盛顿邮报》22日称,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该国一半的外汇储备被冻结,数百家西方公司撤出俄罗斯市场,关键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产品现在被打折出售。但西方的乐观情绪可能很快会减弱:在欧洲,冬天的临近以及能源成本飙升的黯淡却确定的前景引发人们的疑问:在未来6个月,西方是否能像过去半年那样坚定地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而现在人们尤其担心风险范围会不断扩大:从对平民区的破坏性袭击,到跨境暗杀和破坏阴谋,再到永远存在的核误判威胁。“6个月漫长的战事,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