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地球上约有1/3的物种可能在2100年灭绝。专家警告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危机正在发生,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如果不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也将危在旦夕。
树熊成“濒危”物种
综合英国《卫报》、美联社、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政府19日公布《环境状态》报告,指出澳大利亚野生物种因气候暖化、旱灾以及山火影响正逐渐消失,其中澳大利亚独特的国宝级动物树熊更濒临灭绝。树熊在10年前被列为“易危物种”,但到了今年2月,已被澳大利亚政府列入“濒危物种”,变化速度惊人。
报告显示,澳大利亚逾800万公顷原生植物因2019年森林大火而被烧毁,近30亿动物丧命或无家可归。澳大利亚树熊基金会也估计,自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树熊总量下降了1/3,这场大火更令9%的树熊栖息地夷为平地,导致超过6万只树熊死伤。山火还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影响尤加利树的营养成分。树熊以尤加利叶为主食,因此它们面临营养不良甚至活活饿死。
近20年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大多数地方的树熊数量大幅下降。2009年,树熊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气候变迁影响最大的物种名单。10年前被列为“易危物种”,到今年2月已被列入“濒危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环保科学家布兰契认为,树熊从被列为易危物种到濒临绝种,速度惊人。澳大利亚议会一项调查显示,除非有措施介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树熊在2050年前就会灭绝。当局目标是在2050年之前使新南威尔士州树熊数量翻倍。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将在未来4年投入5000万澳元来保护树熊栖息地。
2100年前帝企鹅数量料将减少99%
最新研究显示,企鹅物种的进化能力在所有现存鸟类里是最低之一,这导致它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比较差。现存的18个品种企鹅里,超过一半已经被列为“濒危”或者“易危”物种。
帝企鹅是全球体型最大的企鹅,也是南极特有的两种企鹅之一。帝企鹅依赖海冰生存,海冰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帝企鹅的繁育,冰面必须保持至少九个月的稳定,才能保证企鹅幼仔顺利长大,否则,企鹅幼仔会因为没有长出羽毛前就下水而冻死或者溺亡。阿根廷研究人员6月发现,在南极威德尔海的一个帝企鹅栖息地,最近三年,帝企鹅几乎没有繁殖成功过。因为海冰过早消融,所有的企鹅幼崽都死了。
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去年发布研究,如果海冰继续以目前速度融化,大约70%的帝企鹅种群可能到2050年就会消亡;在2100年之前,帝企鹅的数量将减少99%。
此外,今年6月,新西兰民众在北岛海岸发现近500只小蓝企鹅尸体被冲上海滩,科学家估计,实际死亡数目可能多达1000只。小蓝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鹅,正常体重介乎800克至1000克之间,但死亡的小蓝企鹅重量不足该数字一半,身上缺乏脂肪和肌肉,导致它们潜水困难和无法御寒。科学家推测,气候变迁造成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鱼群数量减少或潜至更深海域生存,而仅能潜至海下20至30米的小蓝企鹅越来越难捕鱼摄食,最终导致摄食不足死亡。
未来海洋将不再适合珊瑚生存
此外,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酸化,已令全球最大的澳大利亚热带珊瑚礁群“大堡礁”面临着大规模白化的危机。有科学家预测,不到2100年,海洋将不再适合珊瑚生存。
温室效应除了让海水升温之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加速与海水结合,造成海洋酸化,而珊瑚礁本身就是由碳酸钙组成,海水一旦酸化,就会令碳酸钙溶解,加速对珊瑚的侵蚀。
大堡礁由约3000个独立珊瑚礁组成,沿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延伸超过2300公里,被视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过去30年来,大堡礁超过98%的珊瑚至少经历一次白化。受海洋热浪影响,大堡礁在2016年、2017年和2020年都出现珊瑚礁大规模白化现象,而最新调查也显示,大堡礁在2021年也曾出现大规模白化现象。
另外,珊瑚礁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如果灭绝,不仅会导致海洋生态崩解,也会冲击部分地区的观光旅游业。去年,由于环境保护水平未达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差点将大堡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但在澳大利亚政府极力游说之下,暂时未执行。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生物地理学家赛特表示,按照现有海水暖化速度、酸化程度与人类捕捞情况,“不到2100年前,海洋将不再适合珊瑚生存”。
北极熊基因突变无海冰仍可繁衍
另据BBC报道,为应对气候暖化,动物也开始“改变身体形状”,甚至基因突变,以适应不断升高的温度。《科学》期刊今年6月公布最新研究,科学家们在丹麦格陵兰岛上发现一种适应力较强、跟一般北极熊基因相似的北极熊“亚族群”,该族群能在面积较小的“淡水冰”上生活,不需要海冰就能繁衍,或打破科学家对北极熊将灭绝的预测。
北极熊常在有海冰的环境中栖息,依靠海冰猎捕海豹。过去认为,北极熊在没有海冰的环境,只能生存最多半年。新发现的格陵兰岛北极熊“亚族群”,被证实能在面积较小的“淡水冰”上生活,体型较小,且存活的时间比科学家预测的要长三个月,即一年可250天在无海冰的环境生活。“亚族群”指的是相同物种中一群在基因和地理上都孤立的动物。
由于全球暖化日益严重,专家预测完全依赖海冰的北极熊,到本世纪末将灭绝,新亚种可能改变这种预测。北极共有19个北极熊亚种,发现格陵兰岛的北极熊后,科学家提议将它们划为第20个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极熊专家狄洛彻认为,未来这种“遗传隔离和碎片化”会更常见。
此外,去年的新研究发现,随着地球变暖,一些恒温物种正在进化为有更大的喙、下肢和耳朵,以调节体温、适应气候变化。例如,自1871年以来,有数种澳大利亚鹦鹉喙的大小增加了4%至10%,与多年夏季温度上升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