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人去世了微信朋友圈会消失吗”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微信方面回应称,微信产品团队针对逝者账号做了许多研究和努力,从今年9月开始,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的微信账号已经不再进行回收处理。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网民此前发帖称,自己的爸爸去世近十年,想他的时候,会打开以前的聊天记录,或者去看看爸爸的朋友圈,最近却找不到爸爸的微信了。该网民表示很崩溃,“哭到停不下来,我和爸爸在世界上唯一的联络方式彻底消失了。”网民的帖子引发大量关注,微信工作人员看到后也主动联系该网民试着帮忙找回,但网民爸爸账号已经被回收,一旦被回收便无法找回。
15日,微信公关总监在播客中表示,微信产品团队针对逝者账号做了许多研究和努力,从今年9月开始,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的微信账号已经不再进行回收处理。
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民称赞这是对数字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人文关怀。
北京《新华每日电讯》评论称,在互联网平台的运营逻辑中,资源回收是常态。回收长期不登录账号在技术层面上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减轻系统负担、降低运维成本。然而,当数字身份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平台正视数字遗产的留存与保护,回应了时代的需要,也是科技向善的示范。
评论指出,当然,保护数字遗产仍有需要细化的命题:如何明确隐私与怀念的边界,在可见内容、可见人员范围等方面充分尊重逝者的意愿,避免“善意的越界”。同时,界定数字遗产的法律地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框架和社会共识。但微信迈出的这一步,树立了值得借鉴的标杆。
评论表示,这不仅是平台政策的调整,更是数字文明时代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