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5日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新华社报道,报告说,2024年全球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达到466.4万台,较前一年增长9%,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升至创纪录的202.7万台。
“中国推动制造业基地现代化的战略已在自动化进程中达到新的里程碑。”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说,“中国机器人存量3年内翻番,2021年突破100万台,2024年更达到200万台。”
报告还显示,202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54.2万台,较10年前翻了一番多。其中中国新安装29.5万台,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日本(4.45万台),美国(3.42万台)和韩国(3.06万台)。从地域看,亚洲新安装机器人占全球的74%,欧洲和美洲分别占16%和9%。
北京《华夏时报》报道,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加速,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3747套,较去年同期增长14.4%,1至8月总产量为512129套,较去年同期增长29.9%。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企业梯队。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系统集成到行业应用,都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
在23日至27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现场,作为上海机器人“四小龙”之一的节卡机器人,在本届工博会上带来了全球首发的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其能够支持多形态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实现“自主感知+智能决策+灵巧执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传统生产方式面临挑战。当前,制造业需求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智能机器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市场对机器‘工人’也提出了新要求。”中科新松董事长杨跞表示。
装卸货机器人提供商赛那德(SENAD)率先突破了工业场景中“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的产业化难题。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iLoabot系列机器人,已经过近万小时实景训练可自主完成箱装货物装卸、动态避障及多设备协同,较传统方案效率提升300%。目前公司产品已批量部署于烟草、酒水、物流快递等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并远销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