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驱动“新三样”万亿外贸市场
发布时间: 1755698158318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5698158318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0%。通过港口连接的全球贸易航线,如一条条坚韧的蓝色动脉,为中国外贸注入澎湃动能。

中新网“三里河”工作室报道,在全球化时代,谁靠近港口,谁就接近国际市场。2025年的中国海岸线,注定将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变革浪潮。

数据上,在全球贸易遭受关税冲击的形势下,中国主要港口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凭借71375万吨货物吞吐量再次稳居中国港口首位,唐山港和上海港分列二、三位,其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43357万吨和42559万吨。

这表明,在全球经济面对不确定性、商品贸易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的背景下,港口航运依然是中国商品向全球范围内流通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口商品中,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动力。

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逆势增长12.7%,领跑中国外贸出口。早在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就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万亿元,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名片。

“新三样”释放外贸新动能,正是依托于港口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与效率跃升。

如,上半年,青岛、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已陆续新增直航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航线,为“新三样”产品打通出海快车道。

当“新三样”的巨轮从厦门、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鸣笛起航,一个由港口驱动的万亿级外贸新生态已蔚然成势。它托举的不仅是“新三样”破浪出海,更是中国在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中锚定未来的战略支点。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吞吐万物、联通世界,更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沿阵地。

北京“中国交通新闻网”报道,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一幅幅绿色港口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创新自动化装卸设备和清洁能源应用,成为全球港口绿色发展的新标杆;山东青岛港推进港作车船电能替代,电动装载机、电动叉车、电动吸污车、电动自卸车等新能源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电动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超50%;粤港澳大湾区锚定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推动船舶清洁能源替代,开创了湾区协同减排新模式……

“十四五”期间,中国港口经济增长动力从传统吞吐量扩张转向智慧化、绿色化“双轮”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见诸成效,港口已经成为落实中国“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践行者。

碧波万顷间,一座座“零碳码头”正拔节生长。当光伏板与潮汐能共同点亮港口夜空,当岸电系统取代柴油机的轰鸣,世界看到的不仅是吞吐量跃升的“硬实力”,更是减污降碳的“绿智慧”。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