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本市场迎来强劲反弹,今年以来新股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香港财库局在网志上表示,继上半年港股IPO募资1067亿元(港元,下同)称冠全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个月港股共完成53宗IPO、募资1279亿元,同比飙升逾6倍,已超越过去3年每年的全年集资总额。
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2437亿元
香港“文汇网”报道,港交所月初实施新的新股回补机制及定价方案,新制下首只招股的银诺医药8月12日截飞(调仓),传录5364倍超购,有望接棒3月挂牌的蜜雪(超购5,257倍),成为今年“超购王”第二劲。有分析认为,新制优化定价效率与流动性,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的竞争力。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也看好,香港IPO市场下半年良好势头将持续。
根据港交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首7个月的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2437亿元,同比升124%;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1279亿元,较去年同期180亿元升611%。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首7个月的逾50家新上市公司中,有10家A股公司,总集资额超过800亿元。
许正宇:逾210企排队上市
许正宇12日在网志发文表示,香港IPO市场上半年表现冠全球,相信下半年良好势头持续,目前正处理逾210宗上市申请。而香港市场表现获得国际投资者热切关注,他认为这些成绩绝非偶然,而是香港多年来在制度建设、稳健监管与市场改革上的稳步成果,也是政府与市场携手推进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
许正宇特别点出,这轮香港IPO市场的优异表现,并非依赖单一板块,而是呈现高度多元的产业分布,涵盖工业、金融、消费、医疗健康、科技、媒体及电讯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反映市场生态既成熟且均衡。
许正宇续指出,上半年上市所有新股中,有4宗集资额超过50亿元;有7宗为“A+H”股,合共筹得约770亿元,显示香港不仅具备支持大型企业上市的广度与深度,更是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间的关键桥梁。上市后,这些公司的H股相较于A股的折让幅度普遍较小,甚至有H股出现溢价,反映国际资金透过香港市场投资这些股票。
医疗健康企业成今年焦点
今年来,医疗健康企业在港股的表现尤为突出。许正宇指出,香港今年共有10家医疗相关新股成功上市,总集资额达163亿元,其中6家通过《上市规则》第18A章渠道上市。事实上,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升幅有近90%,彰显创新药物与高端医疗技术,正成为本港资本市场的新焦点。
与此同时,今年有来自泰国的饮料及食品公司、新加坡的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一家氧化铝制造商登陆港股,进一步强化了香港作为国际企业上市地的优势。
许正宇认为,这些企业选择赴港上市,正是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等多方面的重要战略价值。至于新股基石投资者与机构配售部分,也吸引了来自北美、欧洲、中东等地的长线基金、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散户也表现踊跃,部分新股录得多倍超额认购,整体市场气氛热烈。
香港双向赋能优势愈显
新华社报道,事实上,香港双向赋能的独特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内地企业也借助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对接全球资源,为所在行业和市场的创新升级注入活力。
宁德时代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此前已在A股上市,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上市,集资超过400亿元,其中90%的资金将用于匈牙利电池项目建设。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凭借“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持续优化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双向通道”功能,推动资本与实体经济形成正向循环。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活水正沿着上市公司的脉络,持续浇灌实体经济根系。香港作为金融枢纽,重新吸引国际资本加速布局中国资产。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上市制度改革、优化市场生态,助力更多内地企业高效对接国际资本与规则,加速国际化进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