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过半 文旅市场“新风”尽出
发布时间: 1754563014511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4563014511

持续的高温,让中国今年暑期文旅市场更加不一般。

中新网报道,这个暑假,上海的二次元浓度可谓“爆表”。7月,2025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活动在上海启动,首次实现了CCG EXPO、Bilibili World与ChinaJoy三大动漫游戏展会联动。

上海《文汇报》报道,4日,第22届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闭幕。4天展会共吸引观众41.03万人次,同比增长11.8%,创历史新高;其中约61%的观众来自上海以外的地区,海外观众1.47万人次。

作为首届“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的压轴大展,本届ChinaJoy不仅吸引全球游戏动漫爱好者相聚上海,还联动热门商圈、文旅机构推出“痛(日语对英语“paint”的谐音,本质是通过密集动漫符号改造日常物品)”游船、“痛”巴士、“痛”地铁,以及沉浸式动漫街区等打卡活动,撬动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新消费。据主办方统计数据与大数据监测及综合测算显示,展会参与人群带动餐饮、零售、住宿、交通及其他服务消费约6.61亿元(人民币,下同)。

在动漫游戏企业之外,漫展对文旅产业的带动力也不容小觑。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漫展举办当周,上海文旅预订增速环比上涨35%,中国各地来沪火车票搜索量环比增长36%,各地赴沪机票预订量同比上涨近50%。漫展场地周边的热门高星酒店“暑期提前订”增速高达475%。

北京《光明日报》7日报道,如今,“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从《印象·刘三姐》以天地为幕的“环境沉浸”,到《不眠之夜》赋予观众抉择故事走向的“叙事沉浸”;从《只有河南》用夯土实景构建戏剧综合体的“业态沉浸”,到《寻迹洛神赋》让数字光影在步履行进间流淌的“融合沉浸”……这一波波由点及面、由表入里的沉浸式浪潮,正以虚实融合的场景与互动,不断拓宽文旅融合的边界。

沉浸式文旅演艺正在打破“门票依赖症”,构建以IP为核心的多元盈利网络,通过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创新消费场景及整合跨界资源,构建起覆盖票务、衍生品、商业合作等多元收益体系,显著提升了项目盈利能力与可持续性。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例,这里浓缩了“万国笙歌醉太平”的盛唐长安气象,游客身着汉服沉浸打卡,文创工坊、实景剧本杀等带来的衍生收入甚至超过了传统演艺项目。当沉浸式演艺从“表演产品”升级为“文化消费生态”,其商业生命力便不再依赖单点收入来源,而是建立在IP价值网络协同效应上。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