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蚊治蚊”,广州“蚊子工厂”周产500万只绝育雄蚊
发布时间: 1754479798961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4479798961

近期,由白纹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在中国出现。清除蚊虫孳生地、使用杀虫剂等是目前防控传播的常见方法。与此同时,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的一座办公楼内,隐藏着一座“蚊子工厂”。这里周产500万只“绝育雄蚊”,以生物技术阻断蚊媒繁衍链,成为阻击基孔肯雅热的“生物尖兵”。

北京央广网5日报道,据介绍,这里的“绝育雄蚊”有望在未来两个月内陆续落地到广州、佛山等地,抑制野外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纹伊蚊数量。

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蚊子工厂”,可以看到,恒温恒湿的实验室中,数百万蚊卵在营养液中沉浮,如细密米粒。

据了解,蚊子在吸食人血的时候传播病毒,这种吸食人血的蚊子是雌蚊,雄蚊不叮人也不吸血。在“蚊子工厂”里,研究人员用固定比例的糖水“饲养”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的雄蚊。

“我们‘以蚊治蚊’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培育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的雄蚊,让其与野外雌蚊交配,从而让野外雌蚊产下无法孵化的死卵,控制能传播病毒的蚊子的数量。”广州威佰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龚君淘介绍,“‘蚊子工厂’培育出来的蚊子是‘益蚊’,也叫‘绝育雄蚊’,这种蚊子的大小与其它普通种类蚊子相近,但不咬人,市民朋友可以放心。”

更巧妙的是,这种细菌能通过母系遗传,在蚊群中自主扩散。龚君淘表示,研究人员首先筛选出稳定携带该菌的雌蚊,建立种群,大规模繁育后,再将数十万计携带菌株的雄蚊定期释放到目标区域。“由于雌蚊通常只交配一次,与‘绝育雄蚊’结合后产卵便宣告无效,持续几代后,目标区域的蚊子种群数量会锐减,从而达到蚊媒传染病防控目的。”

“此外,‘绝育雄蚊’还能精准靶向。”龚君淘强调,“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我们的‘绝育雄蚊’仅攻击同种蚊,不伤及其它昆虫和天敌,有效维护生态平衡。”

广州《羊城晚报》报道,据悉,自2015年以来,该企业的“以蚊灭蚊”技术已在全市多个区进行释放试验,成效显著。

2015年,工作人员开始在南沙的两个小岛上持续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当地野生蚊减少九成,且蚊子种群被基本消除。居民们明显感觉到,蚊虫叮咬的情况大幅减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团队按照每平方米释放5只“益蚊”的比例,采用地毯式释放策略,每周两次,每次在村民居住区全方位释放约100万只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数据显示,试点区域内蚊子密度显著降低,村内白纹伊蚊的控制率常态化超过90%,7年未出现一例登革热病例。

如今,面对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威胁,“蚊子工厂”目前已具备每周生产500万只雄蚊的强大能力,为应对基孔肯雅热提供强力支撑。“无论是预防还是控制,甚至是应急处置,我们都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为这波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贡献专业力量。”龚君淘说道。

责任编辑:景飞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