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11.4点,环比上涨0.5%。从指数运行情况来看,环比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表明企业预期乐观,市场持续稳定恢复,总体保持扩张态势。
中新社报道,分行业看,黑色系价格指数止跌反弹,有色价格指数延续涨势,农产品价格指数继续回落,能源价格指数小幅走低,化工价格指数冲高回落,矿产价格指数继续走低。
分商品看,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本月价格与上月相比,32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18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本月涨幅前三的大宗商品为碳酸锂、工业硅和焦煤,环比分别上涨10.2%、9.8%和9.6%;跌幅前三的为甲醇、水泥和PTA(精对苯二甲酸),环比分别下跌5%、4.8%和3.9%。
分析认为,随中国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以及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有望继续平稳向好。但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外部不确定、不稳定风险仍然较多,部分行业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等问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仍需进一步发挥大宗商品流通业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重要作用。
北京“中国经济网”报道,从化工行业层面看,“反内卷”旨在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淘汰落后产能,利用环保达标、控制产能、鼓励兼并重组等手段,引导资源向高效领域集中。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李明玉认为,行业内部为争夺有限市场,陷入无序低价竞争窘境,损害了企业现金流与行业健康,“反内卷”核心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而在宏观经济层面,“反内卷”致力于帮助企业摆脱“规模越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促使资源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和企业,让竞争从“低水平内耗”转向“高质量共创”。
因此,“反内卷”政策有望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只有形成“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市场认可”的良性循环,方能全面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