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中国毕业季找工作高峰期,不同于传统印象,如今的年轻人就业“学历证=铁饭碗”的剧本褪色,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正在从“学历崇拜”向“技能导向”转变。同时,产业技术和社会机构转型证催生出大量技术型新职业,数字技术正重塑传统产业格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消费升级也推动了大批服务型新职业涌现。
大陆央视报道,中国人社部近日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其中,氢燃料电池测试员正式获批设立。这是中国首个氢能领域的新职业工种,他们就像燃料电池的“安全卫士”,为绿色动力从研发到应用保驾护航。
氢燃料电池测试员不是简单的检测员,他们贯穿氢能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应用全环节,核心是通过检测和数据分析保安全、优性能。和其他的检测工种相比,氢燃料电池测试员最核心的检测环节就是安全性。
随着氢燃料电池在汽车、储能等领域大显身手,这个新职业工种的舞台也越来越大,从研发端慢慢走到量产端,电堆出厂检测、系统集成验证都少不了他们。而这个新职业的诞生,也给氢能行业注入了“强心剂”,让人才培养有了方向,行业管理更有章法。
中新网报道,此次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在“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下增设了黎健烁所从事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工种,为“新蓝领”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的房屋智造工厂里,黎健烁是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黎健烁所在的班组负责操作“焊接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焊接又快又准,我们只要设定好参数就可以了。”黎健烁介绍道:“组装焊接、打磨、上料、检查焊缝、搬运,每个环节都紧密配合,出来的质量也更稳定。”
2023年,刚从“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的黎健烁加入中建海龙。仅一年时间,他已成长为工厂最年轻的带班班长之一,手下管着20多号人,“一个月能拿到1万元人民币,挺知足”。说起这份工作,他觉得“能学到用得上的本事,感觉机器人这行前景也好”。
在中建海龙珠海房屋智造工厂,像黎健烁这样的“00后”产业工人占比已接近四成。他们代表着建筑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新生力量。这一趋势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北京《光明日报》7月28日刊发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的评论文章指出,新职业、新工种不仅折射出产业升级的强劲脉搏,也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新职业新工种的密集涌现,映照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生动图景。从职业结构看,新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大量技术型新职业。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新职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