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巴基斯坦商人阿里(Ali)在浙江义乌成功领取营业执照,标志着义乌外资经营主体突破1万家。阿里在义乌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为商务咨询。他说:“我希望在这里创业,尝试更多可能。”
中新社报道,1989年,义乌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诞生;2009年,义乌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权限的县级市;2025年,义乌实现外资登记“零见面、零费用”。
数据显示,义乌现有的1万家外资经营主体的投资来源覆盖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贸易业、餐饮业、商务服务业等14个行业,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占比约81%。
上海《新民晚报》报道,2023年8月,义乌诞生的第100万户市场经营主体恰好也是外资:土耳其外商安奈斯在义乌成立公司从事跨境服饰生意。“这次,我和中国合伙人徐航飞从提交申请材料到领取营业执照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在义乌做生意,效率高、服务好,当时定下的‘3年产值2个亿’的目标肯定能提前实现。”安奈斯说。
安奈斯的经历并非偶然,“世界超市”早已悄悄铺好了迎接全球生意人的红毯——义乌是浙江省最早获得外资登记权限的县级市之一,浙江首本外资合伙企业执照就在这里诞生。
基于这样的优势,义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2022年12月推出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和涉外服务10项新举措以来,当地外商加速回流,外资经营主体增长呈现“激增”态势。
为了更精准地服务这股涌入的外资热潮,结合外商投资需求大、外资企业多的特点,义乌在浙江全省率先推出外资登记信用承诺制改革,信用良好的申请人仅需提交相关信息申报承诺书,无需再提交相关外文材料的翻译件。
“我们在中国首创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可复制的外资商事服务改革举措。如今,义乌已具备全类型外资经营主体登记权限,所有主体登记时间也从法定15日缩短至1日。”义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1万家外资经营主体、110多万户市场经营主体的背后,正是一个县级市用改革、速度与想象力写就的“全球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