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季到来,云南野生菌迎来产销旺季。随着野生食用菌持续“出圈”,“云菌”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一张靓丽名片。据了解,云南是中国野生食用菌的最大产区。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食用菌从业人员为12万至20万人,食用菌企业约1000家,越来越多村民通过野生菌相关产业实现就业增收。
北京《工人日报》报道,“这是最常见的黄牛肝菌,这是可以烤着吃的青头菌,这是有微毒的见手青,要高温过油才能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的洒披武村委会,采菌向导段建平正带领一批来自山东省的游客开启采摘野生菌之旅。彝族妇女摇身一变成了附近有名的菌向导,每年七八月份,每天要接待20人以上的拾菌团队。
中共雨露乡洒披武村党总支书记何琼秀介绍道,2024年洒披武村通过与花树大村蘑菇小屋合作,建立了一支有85人的“菌向导”服务队伍,按每名游客50元收取导菌科普服务费。目前,已接待游客3.57万人次,“菌向导”实现人均收益2.1万元(人民币,下同),村集体增收26.8万元。
另据北京《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昆明明德小学116人的师生团来到南华县,开展野生菌科普研学活动。小学生们在当地向导的指导下,到云南·南华野生菌科普展馆,了解当地野生菌概况及形态特征、生长过程等;到南华县雨露白族乡蘑菇小屋,在松针与落叶铺就的林间山路,体验采摘野生菌的乐趣。
蘑菇小屋负责人喻孟军说:“今年雨季以来,我们共接待了80多个旅游团队,总人数超过5000人,特别是暑期,越来越多的学生团来到蘑菇小屋,体验上山采摘野生菌,制作特色野生菌火锅,整体体验感和满意度都很高。”
北京《工人日报》报道,随着雨季来临,云南野生菌批量上市,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交易量飙升,琳琅满目的野生菌摆满了市场各个摊位。
新商机也催生出了新兴的“职业打包人”。为了让食客在24至48小时内吃上新鲜的野生菌,木水花市场有7家打包商户、30多位职业打包人。“一月的工资近8000元,但是非常辛苦。打包最多的是松茸,包裹按公斤收费,生意最好时每户每天打包1000多件包裹,平均每5分钟打包一件。”打包人冯师傅说。市民和游客也表示,在市场里购买后打包一条龙服务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