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中文说唱歌曲《大展鸿图》在全球走红。歌词的烟火气、短视频的民俗味、说唱的节奏感、舞蹈动作的简单“魔性”,让整首歌在“土味”与时尚的平衡中呈现出一种特殊意趣,轻松俏皮而又接地气、有态度。这种意趣引发指数级传播,海量海外观众接受网络挑战,掀起模仿热潮。
广州《羊城晚报》报道,全球最大流媒体音乐播放平台之一Spotify近日更新华语歌手榜单,来自广东的说唱歌手揽佬以302.2万的月听众数强势登顶,力压长期盘踞榜首的周杰伦。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华语乐坛在国际流媒体平台格局的重大转变,也让揽佬的代表作《大展鸿图》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当下乐坛现象级事件。
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家唐涤生大概做梦也想不到,1957年他创作的《帝女花》,会在半个多世纪后被一位艺名叫揽佬的惠州客家小伙子,用带有客家口音的广普融入说唱节奏里。
这首由揽佬和AR刘夫阳共同创作的《大展鸿图》,开篇便采样粤剧《帝女花》的经典旋律,将婉转唱腔与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说唱的碎拍鼓点重新编排,让粤剧的梆子腔、二黄腔旋律与电子音效互融。这种“老戏新唱”并非简单拼贴,而是将传统戏曲《帝女花》婉转的韵律与孟菲斯说唱不规则的切分节奏,配合重复的循环片段,形成强烈的律动冲击力,让岭南文化的“听觉基因”跟着鼓点跳动,成为能被Z世代“get到“的文化。
抖音“不齐舞团”的原创编舞以简单动作引发全民模仿;TikTok上,新加坡网民将其改编为街舞伴奏、巴西歌手推出葡语翻唱,各国网民的自发二创打破文化壁垒,有外国网民评说,虽然不是很理解这首歌的意思,但就是喜欢这首歌的旋律。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分析称,《大展鸿图》的走红并非偶然现象,而是近年来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持续成功的一个生动注脚。从“科目三”、《大展鸿图》等歌舞,到《哪吒之魔童闹海》《藏海传》等影视作品,再到《黑神话:悟空》《解限机》等热门游戏,抑或泡泡玛特这样全球圈粉的潮玩,中国大众文化日益受到全球受众广泛欢迎,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
张颐武称,和过往的文化走出去不同,近年来文化“出海”尤其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不同艺术领域、不同产品类型中的多元创造力,传播广度前所未有,深受普通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喜爱,传播持续性上也表现突出,从偶发的“亮点”转化为连续的“线”、广阔的“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让海外受众看到了一个鲜活、感性的中国,看到中国文化的生动魅力和活力。
张颐武指出,当下中国文化传播所展现的活力,是中国自身实力积累的真实展现,也是各个领域创新创造的合力托举。它当然植根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之中,更是近年来中国大众文化活跃发展带来的崭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