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市场掀起“焕新”热浪
发布时间: 1753093942245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3093942245

农贸市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去年底,中国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提出,“支持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设施环境,扩大净菜销售”。眼下,中国各地菜市场纷纷做出新尝试,掀起菜市场“焕新潮”。

大陆央视报道,眼下正值暑期,北京老牌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推出户外消夏夜市。曾经“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的崇文门菜市场,在经过15年原址回归后,不仅空间保留老北京市井风貌,还融入了潮流美学。如今,老菜场不只有老样子,还有老味道。

四川绵阳安州区的这家菜市场每到饭点,“代炒菜”档口就热闹起来。加工费在3元(人民币,下同)至20元不等,商户在询问顾客口味偏好后,便迅速将食材清洗、切配、下锅,几分钟就端上餐桌。

菜市场里甚至还有“一条龙”代煮火锅服务。顾客只需告知食材选择以及口味偏好,商户便即刻炒制底料、处理食材,既可堂食,也能打包,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光顾。

通过引入“代炒菜”等延伸服务,当地菜市场改变了以前单一的销售模式,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同时,当地监管部门加强对“代炒菜”商户的监管,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场地的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厨余处理等也均有保证。

中新社报道,将“买菜”与“读书”两种看似无关的场景结合,这是农贸市场业态升级的创新实践,也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昌正消费品综合市场二楼的岛与书房,海鲜味与油墨香正奇妙交融——当地“00后”大学生王昕然举着手机,对着书房的淡绿色书架和窗外晾晒的鱼鲞拍下一组照片,配文“在菜场里找一本《鱼翅与花椒》”,这条内容迅速收获众人点赞。

在浙江杭州最“潮”的菜市场——文二菜市里,称心书房推出的“新鲜阅读超市”精准切中了年轻人需求:100余种“散装麻雀”的试读页,就像卖菜时给顾客提供的试吃一样,提前品尝味道。

业内专家表示,这不是简单的场景叠加,菜场书店通过“阅读+市井+社交”三重体验,满足了“Z世代”对在地化文化消费的需求。在菜场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早市的吆喝声与翻书声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展示了新一代读者的消费选择和行为偏好。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