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链、发绳……年轻人把生意做“小”
发布时间: 1752666510012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2666510012

卖手链、发绳、T恤、袜子、手机壳、娃衣、宠物骨灰盒……如今,轻轻创业的年轻人正在把生意做“小”。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做“多巴胺色系”又防滑的瑜伽袜,为头发浓密的人提供更大尺寸的发圈,辞职卖手机壳的把对世界的感受画在塑料壳的背面——现在年轻人的创业往往从发现自身的需求开始。他们生意做得不大,上架两天能卖一两百单就算“爆了”。

这些找到创业赛道的年轻人正在从个人玩家变成品牌的“主理人”,有人一个月卖了10万元(人民币,下同),有人亏了,但好在投入小,不至于倾家荡产。他们勾勒出一条轻量化创业路径:依托中国工厂,将市场上小众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意。

年轻人“白手起家”,做风险小但个性化的轻量买卖早就被工厂老板捕捉到了,大概从2023年开始,一些从前“看不上”的小单子出现在东莞一位玩具厂老板的面前,数量不多,改版不少,花样没见过,但利润空间大,“现在是工厂老板在为他们改规则”。

哪怕只有一单的生意,有工厂也是做的——有人想把宠物的画像印在项链上,把孩子的满月照印在拼图上,做追星手链的女孩有时能接到一些特别的需求:把代表男团里某一个成员的元素排列到中间去,这是1对1深度定制服务,哪里不满改哪里。

不论是中国还是海外,很多商家认为,消费者的情绪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过。

归根结底,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供给的极大丰富,人们在满足了基础的生活需求之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快节奏的生活,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项来自电商平台的调研数据显示,88.2%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处在有压力的状态中。超六成消费者直言,消费是他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重要方式。

新华社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消费者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打造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对情绪调节的需求持续存在,“情绪经济”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变化,“情绪经济”的形式和内容也将不断创新,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