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14日发布的金融数据“半年报”显示,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综合中新社报道,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的融资平台贷款后,贷款同比增速仍约8%。
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半年,交出了一份怎么样的“答卷”?
一是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去年,中国央行四次实施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从总量看,保持了流动性充裕。央行5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次性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6月两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共1.4万亿元。
二是支持实体力度稳固。业内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取向主要是对状态的描述,目前货币政策的状态是“适度宽松”的。金融总量指标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从金融“半年报”的数据看,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是支持性的,力度是充足的。
三是保障重点领域资金。“从全年来看,贷款能够维持合理增长,对重点领域的支持是有保障的。”市场人士称,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个百分点。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的流动性支撑。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指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近年来,中国持续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效果不断积累。展望下半年,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在美联储可能进一步降息、中国通胀保持温和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宽松取向。
北京《中国经营报》14日报道,7月以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与此同时,多家机构预测,下半年有望再度降准、降息,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适度宽松,稳中有降——2025年下半年货币政策与利率走势展望》中指出,2025年下半年,在内外部不确定性犹存、实际利率偏高、强化政策协同以及外部掣肘减弱的环境下,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坚持总量适度、结构宽松,利率中枢预计延续下行态势。但央行更加关注稳息差,且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以及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水平,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节奏或趋于放缓。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加大调控强度,有望再度降准、降息,加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政府融资的支持力度。“预计三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将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有可能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此外,下半年有望再度下调政策利率,适时推动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居民贷款压力,以刺激(中国)国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