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更加务实有效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延长婚假至15天。
武汉“极目新闻”报道,中国法定的婚假天数为3天。《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夫妻,可以在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延长婚假。但此前关于延长婚假的具体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此次印发的若干措施提出,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至15天。
此外,若干措施还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青年发展和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等方面,共提出30条具体措施。如,将生育保险门诊产前检查待遇标准上限统一上调至1000元人民币。建设一批连锁化、小微型“家门口”托育点,推动形成5至10分钟托育服务圈。在住房支持保障方面,支持各级政府将筹集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中较大面积房源优先用于保障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等。
除了湖北,中国多地近期也都延长了婚假。
北京《工人日报》报道,四川省卫健委官网此前发布《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对婚假、生育假等内容进行调整,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婚假方面,拟将婚假由5天延长至20天,若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还可再增加5天婚假。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已有27个省份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30天婚假。
婚姻登记(中国)全国通办、延长生育假、发放育儿补贴……一段时间以来,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国各地婚育福利不断“加码”。如今,延长婚假渐成“标配”,再一次释放出国家鼓励、支持适龄婚育的积极信号,这其实也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延长婚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小觑。从婚姻登记到举办婚礼,从婚纱照拍摄到蜜月旅行,更充裕的婚假有望催生更多消费需求。比如,有的地方已在当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将加快出台延长婚假的具体办法;有的地方看准这片蓝海,已开始布局“婚恋+文旅”新模式,串联餐饮、文旅、娱乐、购物等众多消费业态,“甜蜜经济”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
当然,婚假延长之后,多出的休假成本谁来承担,无疑是更加现实的问题。对于用人单位尤其是小微企业来说,职工休假涉及人力替代、工资支付、管理协调等多方面成本,假期延长意味着运营压力增大。因此,要想让好政策真落地,各地除加大对婚假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外,还需探索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合理的假期成本共担机制,充分调动用人单位落实休假政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