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众多游客徒步夜爬登山看日出。中新网
“熟悉武功山,登顶多次,会拍照,情绪价值拉满……”在网民“阿锋在路上”的武功山“陪爬”自荐帖子下,有数十人咨询。
中新网9日报道,中国暑期旅游热潮来袭,徒步登山是年轻人旅游新风尚。然而,这种旅游方式对登山者的体力、耐力、毅力考验不小。当“特种兵式旅游”遇上体能达人,“陪爬”悄然走红。
在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海拔1600米以上分布着10万亩高山草甸,从山脚全程徒步至山顶,需要5至6个小时,不少游客爬到一半苦不堪言。
今年24岁的登山者陈莉莎体验了“陪爬”服务,她说,这是为情绪价值买单,“花钱找一个体力好、有经验的‘登山搭子’,不仅能满足自己‘又菜又爱玩’的登山需求,还能摆脱孤单感、枯燥感。”
“阿锋在路上”本名朱剑锋,今年23岁,从事“陪爬”工作已有一年,截至目前,已接到近200笔订单,“6月份我有29天时间都在‘陪爬’,每单单价在400元(人民币,下同)至600元之间。具体服务包括路线规划、背包协助、拍摄,甚至按摩、背娃等,只要顾客有需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
“我们有一个20多人的团队,基本都是‘00后’,消费者也以年轻人和带娃家庭为主。”朱剑锋认为,如同泰山、黄山、三清山等景区的“坐轿上山”服务一样,登山“陪爬”服务也是满足游客的特殊需求,既可以赚钱,也可以拓展社交面。
《北京青年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陪爬经济”的崛起,折射出服务业的范式转移。当武功山的游客愿意为一句鼓励、一次搀扶付费时,本质上是在为“被重视感”定价。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个性化旅游服务的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陪爬”服务精准填补了传统导游服务与自主登山体验之间的空白,既保留了游客的探索自由,又提供了必要的专业支持。这种介于标准化服务与完全自助服务之间的“第三种选择”,正在重构旅游服务的价值坐标系。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新网报道,登山“陪爬”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目前,登山“陪爬”服务大多依靠个体经营,通过社交平台进行预约交易。
湖北恩施大峡谷是少数介入“陪爬”的景区之一,2024年中国国庆假期,该景区公开招募“陪爬”志愿者,为游客免费提供“聊天式讲解”“鼓励式爬山服务”等;泰安市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厚哲说,泰山景区正在考虑规范“泰山陪爬”服务。
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袁小平认为,登山“陪爬”是传统导游服务的“升级版”,本质上是适应了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景区应当读懂登山“陪爬”服务背后的市场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满足游客的新需求。同时,针对“陪爬”服务存在的风险,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推动行业良性发展,让登山“陪爬”服务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