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上升到4.01%
发布时间: 1751695064649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1695064649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4日在浙江湖州召开。会上发布的《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5》(下称“报告”)显示,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上升到4.01%。

中新社报道,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绿色金融直接创造GDP(国内生产总值)3.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41%,间接拉动GDP达20.74万亿元。报告预测,2025年,在一系列政策强力支持下,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将超过50万亿元;2030年,绿色贷款余额将达到197.64万亿元,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将上升到4.01%,直接创造GDP达7.2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指出,亦要看到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挑战。一方面当前全球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和执行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支持,但目前市场上短期资金占比较高,长期资金供给有待提升。

蓝虹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绿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绿色金融技术的共享。

深圳证券时报网报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当天的主旨演讲中表示,转型产业占经济的比重远大于纯绿产业。在政策、标准和能力到位之后,转型金融业务有望呈爆发式增长。政策支持方面,国际上,《G20转型金融框架》包括了五大支柱、二十二条原则。在中国,中国央行已经编制了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目录,中国已有多地出台了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其中湖州启动了一批转型项目,并提供了激励政策、转型规划模板和“碳账户”等服务。

马骏指出,银行的转型规划包括该机构在短(如五年)、中(如十年)、长期(2060年前)内降低其碳排放(包括自身运营碳排放和投融资碳排放)的路径、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转型规划之后,银行需要通过采取三大举措来落实:一是为客户提供绿色与转型融资,推动高碳客户减碳;二是降低对不可转型客户的贷款敞口;三是提高对低碳客户的敞口。

责任编辑:言言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