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澳门小摊购物。澳门《力报》
社会变化,消费方式和居民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购物人流减少、经营类别受规划局限及准照限制、难以多元等问题,致澳门空置小贩摊档增加,小贩经营发展遇上挑战。澳门市政署将于今年9月起,分4阶段优化佑汉小贩区。立法议员梁孙旭期望当局对整体街市及小贩区开展系统研究、制订规划,协助小贩转型升级,并为年轻人创造创业条件。
澳门《市民日报》7月2日报道,梁孙旭指出,澳门目前9个市政街市逾200个摊位空置,小贩摊档空置逾100个,与往日竞投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现有经营者年龄偏高、产品传统,加之澳门特区政府未常态化公开竞投,加剧空置状况。
梁孙旭表示,街市不仅是居民的购物场所,更陪伴着许多居民成长,因而承载着浓厚情感。然而近年受外卖、网购兴起以及生活习惯等消费模式转变的影响,街市和小贩区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梁孙旭指出,澳门近年来年轻人创业意愿强,如凼仔街市活化吸引年轻人尝试新业态,可见街市及小贩区转型能为青年创业提供机会,期望澳门特区政府对整体街市及小贩区开展系统研究,制订规划,协助经营者升级,并为年轻人创造创业条件。
《澳门日报》报道,澳门中区社咨会副召集人兼市贩互助会副理事长胡杏珊表示,城市治理和发展是多维度的,不仅包括市容环境卫生,还包括让城市宜居、充满烟火气,为底层民众和创业年轻人提供机会。建议发展“夜市文化”,通过夜市加入文化艺术元素,例如街头表演、魔术杂耍及音乐节目等,考虑以相对廉价的租金将摊档租予年轻人,增加他们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制造青年向上流的阶梯。
胡杏珊称,“夜市文化”“地摊经济”有悠久历史,是一种重要的谋生手段,更是人间烟火与平价美食或商品的集合体,是提升生活幸福度的民生需求。希望当局能综合考虑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消费需求等因素,重点规划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经营“夜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