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禁止上飞机?中国民航局回应
发布时间: 1751446945113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51446945113

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为何发布这项紧急通知?针对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接受采访做出了解答。

北京《人民日报》7月2日报道,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发布这项紧急通知有多方面考虑:一是今年以来,全球民航发生多起由旅客携带充电宝引发的不安全事件。1月28日,一架釜山航空的飞机由于旅客行李中的充电宝引发火灾事故,致使飞机行李架烧穿,机体严重受损。3月20日,香港航空一架杭州飞往香港的飞机,行李架中的充电宝燃烧导致行李架起火,后航班备降至福州长乐机场。截至目前,2025年中国民航已发生15起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的事件,给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是充电宝中含有的锂电池具有固有的危险性。锂电池一旦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如高温、挤压、碰撞等,极易引发内部短路,进而产生大量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导致起火、爆炸,且过程具有起火快、威力大、扑灭难等特点。

三是电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近期,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移动电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在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发现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占比达43.6%。如果这些质量不过关的充电宝被携带上飞机,将极大增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

近期,中国有多家充电宝品牌因电芯安全隐患召回多个批次产品,也有不少旅客在乘机时因为携带的充电宝不合规或没有3C标识而被机场拦截。为何中国民航部门发布的紧急通知没有设置分步管控的“缓冲期”,比如先禁止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再禁止未被召回但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

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目前,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充电宝采取撤销或暂停3C认证等监管措施,而充电宝召回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过程,在此期间,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旦进入航空运输环节,将对航空器、旅客及客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出于航空安全风险管控的紧迫性,经综合评估执行可行性及运输风险的严重性,最大限度降低航空运输中的充电宝带来的安全隐患,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此通知。

中国民航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机场将对旅客自弃和超过暂存期限的充电宝作统一销毁或回收处理,防止被私自处理后回流市场。

北京《人民日报》评论称,充电宝虽小,却是信息时代很多人离不开的电子设备配件,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一些近日乘坐飞机的旅客也表示“措手不及”,常带的充电宝忽然成了“违禁品”,只好无奈地在登机前选择“自弃”。据报道,在多地机场安检口,能看到成筐的充电宝被乘客丢弃。

评论指出,破解充电宝安全困局,需要多方主动作为、协同治理。对生产厂家来说,最迫在眉睫的是将问题产品尽快安全召回,可以通过在城市设置点位、与物流企业协商建立特殊寄递通道等,对产品进行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对机场、火车站来说,应提前对旅客做好政策告知,有条件的可以提供暂存服务,对“滞留”的充电宝妥善处置;对因标准升级而淘汰、或在家中长期闲置的旧品,相关部门和企业应通过权威渠道发布清晰明确的处理指南;此外,有关部门可鼓励厂家完善回收体系,抑或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置换合格产品,将用户损失降到最低。对监管部门来说,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制定完善充电宝行业标准以及监管规则,从源头规范行业生产标准,推动产品品质升级,并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