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森林食物是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眼下不少地方的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大陆央视报道,在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木耳和樟芝。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建设了覆盖林场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喷灌系统,有了充足的水源,食用菌产量增加了10%左右。
在云南勐腊县勐腊镇的橡胶林里,竹荪正蓬勃生长。近年来,当地大力挖掘林下经济潜力,在当地居民小组橡胶林下种植了20亩竹荪。
森林食物涵盖了“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当前,中国木本油料供给多元化,木本粮食供应充足,水果种类繁多,还有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大量高品质森林食物,极大丰富了百姓餐桌。目前,中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
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到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各地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目前,林下经济已发展成为不少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位于浙江天台县的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是个天然大“氧吧”。一大早,一场户外健身瑜伽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天台县因地制宜打造了森林康养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避暑养生。在与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仅有20分钟车程的新晋网红地“石梁炊烟”,当地开发了咖啡吧、啤酒馆等多种消费场地。目前,天台县已建成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3个、省级以上森林氧吧6个。
另据北京《经济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斐然,各地利用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以森林药材和林下种植中药材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林草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广西创建灵芝、金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湖南大力发展“湘九味”及食药同源中药材林下种植体系;贵州推动天麻、重楼等道地优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
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林下中药材种植亮点突出。它可仿野生种植,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药材品质;能因地制宜,在乔木、灌木、竹林等林下种植不同类型中药材;还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复合种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在喜阴和耐阴品种筛选上取得突破,解决了林下中药材种植受林上空间郁闭度限制的难题,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中国多地从传统林下中药材种植向产地初加工、“林药+产品”深加工发展,呈现系列化、高附加值发展态势,形成了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中药材全品类产品体系。部分地区还探索出“林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