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教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的世界顶级数学家张益唐6月27日全职加盟广州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受聘于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将在大湾区定居和工作。
身为世界解析数论领域的领军者,张益唐实质性推进了数论中最知名的命题之一“孪生素数猜想”,其“半生蛰伏”的特殊经历也让他被外界赋予传奇光环。
达成近50年来数学界最惊人的成就
广州《羊城晚报》报道,6月27日,中山大学举行聘任仪式,校方为张益唐颁发聘书、佩戴校徽。
据介绍,张益唐此次已举家搬迁回中国,受聘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
张益唐是世界顶级数学家,2013年,时年58岁的张益唐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知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这被认为是近50年来数学界最惊人的成就。
成立于2024年的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是内地高校在香港的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应用数学是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博士毕业后在快餐店打零工七年
在张益唐回到中国任教的同时,一份张益唐的简历也引起广泛讨论。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道,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至1985年师从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但在毕业之后,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在张益唐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导的个人简历中,他在工作简历部分,将自己1992年8月至1999年7月在美国快餐店赛百味打零工的经历写入。
1999年11月后,张益唐进入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担任只负责上课的“编外讲师”,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打零工”。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也有考核升职压力,由于张益唐在新罕布什尔大学14年只发表了两篇论文,所以只能一直当讲师。直到2013年58岁头发斑白时,张益唐才因“孪生素数猜想”一举成名,并于2013年6月晋升教授,2016年1月转任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教授,直到此番回到中国。
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张益唐的打零工生涯时表示:“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
“希望年轻人胆子再大一些”
北京《新京报》报道,近十年间,张益唐多次回到中国,应邀进行公开演讲和授课。2023年12月,北京大学数学学科创建110周年庆活动期间,他还曾回到母校访问,期间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90后”学者韦东奕等人交流。
2024年10月,张益唐现身知乎,作答“绝大多数的数学难题在生活中是用不上的,为什么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求解?”,吸引专业人士的围观讨论。
张益唐表示,数学反映的是人的一种本性,“人是有‘求知’本性的,而这种‘求知’本性,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张益唐对物质、对金钱没有看得那么重,这样才能在一度远离学术圈的日子里、在研究成果发表前的沉寂岁月中,依然潜心于学术研究。他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力量在支持着我,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也仅是我对数学纯粹的热爱而已。”
张益唐的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数学中古典的大问题,并愿意承担随之而来的冒险和境遇窘迫,但他依旧希望年轻人胆子再大一些。他表示:“不要设定标准答案,很多时候想得过多,反而年轻人不敢充分地发展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