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南南合作”
发布时间: 1747995845807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评论:0 发布时间: 1747995845807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中国自身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实践带来了生物多样性的复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共同守护地球的多样之美。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龙江样本”

中新社报道,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22日在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今年的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中国积极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设立并运行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物多样性合作,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与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

活动中,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在致辞中表示,黑龙江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缩影。黑龙江积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度保障,着力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由2017年的27只、42只增长至目前的70只、80只左右,分布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龙江样本”。

新华社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始终坚定履行承诺和义务,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毛宁表示,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中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始终坚定履行承诺和义务,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生物多样性治理离不开国际社会同心协力。中国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她说。

为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贡献“云南方案”

中新网报道,22日,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昆明闭幕。大会发布《2025昆明宣言: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明确农业生物多样性在应对粮食危机与气候变化中的战略地位。

闭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表示,中国始终是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参与者与坚定推动者,并将继续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分享科研成果与治理经验,为守护农业生物多样性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李永和表示,该校地处云南这个“生物多样性宝库”,将立足自身办学定位,深化国际合作,让“云南方案”为保护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超80国受益  中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物多样性合作

新华社22日报道,中国自身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实践带来了生物多样性的复苏,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共同守护地球的多样之美。中国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全球超过80个国家受益。

共建“一带一路”实践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重要内容。

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项目由中国电建开发,没有选用高坝大库方案,而是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七个梯级电站,旨在保护当地原生态、最大限度减少淹没面积;中国和肯尼亚共建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蒙内铁路在全线设置多处动物通道,加高桥梁高度,方便动物通行;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国家公园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融自然景观、休闲娱乐、运动、教育于一体,是赤道几内亚首个大型城市综合性园林;中国企业和毛里求斯环保组织共同打造珊瑚苗圃,培育从各处收集的珊瑚碎片,成功长大的珊瑚会被移植到出现退化的珊瑚礁群中,实现海底“植树造林”;为携手研究保护布氏鲸这个近岸大型鲸类,中泰两国科研人员围绕布氏鲸调查技术、调查方法以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交流与合作。

吉林省镇赉县的吉林莫莫格保护区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这是全球候鸟迁徙九大通道之一,每年在此过境候鸟达500多万只。这里亦是“白鹤廊道”的重要驿站,连接迁徙端点——中国鄱阳湖和俄罗斯克塔雷克国家公园。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通过“生态接力”打造万里“白鹤廊道”,两国不仅在沿途加强湿地保护、生态修复,还共享数据信息、共同保护鸟类,使越来越多的候鸟种群畅飞、栖息于“白鹤廊道”。

在印尼爪哇岛西部,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共同打造爪哇7号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积极策划并实施红树林及野生动植物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大力推进红树林的补植修复工作。


责任编辑:李点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